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历史上元朝军队入侵过日本吗?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上元朝军队入侵过日本吗?最终结果如何?

全部回答

2006-02-11

0 0

元朝入侵日本始于至元11年,即1274年,元军在博多、箱琦找到武士的顽强抵抗,又遭到台风袭击,失败。 1281年,至元18年,发动第二次远征,高丽军4万,江南军10万,开始以优势兵力登陆,七月末北九州正处于台风圈内,元军又被台风摧毁,日本方面称为神风。 至此之后,元朝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展正常的外交关系

2006-02-16

184 0

     楼上的那位所传的版本原名“历史常识的错误,日本人是依靠神风才战胜蒙古”,作者不是日本人就是亲日的极端分子。这篇文章基本上是作者的臆想和虚构,毫无史料根据,且漏洞百出,稍有辨别力的中国人都不该上当。
   作者称日本武士依靠重骑兵冲进蒙古军阵营,我看了真觉的可笑。  在冷并兵器时代日本武士所穿铠甲多为竹甲,而战马更无任何保护,蒙古角弓可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而射杀敌军坐骑是蒙古弓箭手的基本作战技巧。
  作者的想象根据是《蒙古袭来绘词》中一副画图,图中日本武士边起马边射箭冲向蒙古军。这只能说明日本武士弓箭射程太短,无法在远距离上和蒙古军对射。  13世纪最强的骑兵当属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1241年蒙古轻骑兵在波兰就依靠弓箭战胜了数量更多的波兰重骑兵和的条顿骑士团联军。 作者又在文中对日本武士的剑(东洋刀)一阵猛夸。东洋刀能不能排当时的世界的第二还很可疑,但大家一致公认的大马士格钢刀世界第一锋利坚韧。
    孰不知蒙古西征军曾占领波斯阿拉伯叙利亚的广大中东地区,这其中就包括大马士格钢刀的原产地大马士格。要是蒙古军的马刀对日本武士刀一碰即断,那蒙古军又怎么能战胜大量配备大马士格钢刀的阿拉伯军队建立伊儿汗国。
   作者所说的改进的日本弓箭我也从没听说过,我只知道,直到16世纪日本武士还使用可怜的竹弓。   作者还称日本武士怎么怎么的少怎么怎么的精瑞,那么多的废话谣言。我在这引用两段日本人自己的史料记载。
  (1)《元寇纪要》中道“助国家士小太郎兵卫次郎、经高仆宗三郎,奔报筑前、博多大宰府,告急于京师。又征发九国兵。少贰入道觉惠、其子三郎左卫门景资、镇西大友、出羽守赖泰等各率兵赴难,无虑十万二千余人。
    ”(2)《八幡愚童训》中记载:“蒙古数百人,毒箭雨射,中则立毙;为画一备,以承我冲击,左右迥围之,协力合击,无一人得生脱者。……此役,松浦党多战死,原田族败走,没于田淖。
  日田、青屋各率二三百骑御当;青屋马强悍,逸不得驻,遂跳入贼阵,徒卒亦从战没。贼皆矫健,勇猛有力,不惜死。    贯轻铠,乘良马,驰突便捷。部酋必据高,进退鸣鼓;将旋军,大炮一震,烟氛为晦;我军气夺胆散,惘然昏迷,不得追击。
  
  ……战自巳始,日既没,诸将畏蒙古之势,欲退入水城,更为防御之图。士卒见贼至,望风逃匿。”大家从这些真实的历史资料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日本武士军队多糟多滥。 说了这么多我倒真想问问作者口口声声的史料依据在哪?楼上的这位看了我的意见有何想法请指正。

2006-02-14

182 0

     蒙古入侵日本:由于本次战争基本上在近海进行登入与反登入的战斗,因此把它归为海战。 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  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
  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和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激战四年,这场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无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而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
    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
  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  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  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
  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
  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被尽被毁坏焚毁。  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
  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
  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
    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
  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  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
  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  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历史教训:此战役有史以来我国第一次对日主动进攻。这次战役以大元的失败而结束。蒙古人的失败的原因有: 首先,蒙古虽作战勇敢,武器、战术先进,但是他们水战能力极差,不得不听从于汉人。
     其次,指挥严重错误。在第一次入侵时已经占领了日本内地,但并没有建立根据地,反而退守船只中,这样一旦台风来临就全军覆没。此外,蒙古军在实力较强的江南军到之前就迫不及待的发起进攻,使元军实力没发挥出来。
   第三,蒙古军队成分复杂,内部不团结。  在蒙古远征军中除蒙古人外还有汉人、高丽人、女真人等等。由于成分复杂不利于统一指挥,而且大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接影响士气、斗志。
   第四,军民厌战情绪高涨。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强迫性劳役,使江南、高丽的各民族百姓的生活艰难。这样情况下造出来的船只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大量问题。  当年郑成功攻台时也遭遇风暴,但是仍然有势力打败荷兰军队,收复台湾。
  而元军在两次风暴中却损失了大量船只(据说一些船只一遇巨浪就沉了)。 第五,日本人民的反抗。元朝侵日是非正义战争,这必然会引起日本全民的反抗。在战斗中军民同仇敌忾,没人投降,也没人出卖国家(这一点和南宋军民相反)。
    加上大和民族的“宁可战死,绝不投降”的武士道精神,使元军久功不下。 第六,气候影响。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说日本人打败了蒙古人到不如说上天救了日本。日本是个多台风的国家,日本海又是风云多变的地区。
  两次战争都遇到强烈的台风,致使蒙古大军蒙受巨大的损失。   历史影响:中国方面损失了大量财力、物力,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打破。这场战争失败又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元朝的灭亡起了推动作用。
   日本方面打败了“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解决了民族危机,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但是损失惨重,镰仓幕府战后,没办法给有功劳的武士提供散金和土地,致使大量中下层武士破产,高利贷分子乘机敲诈武士,使大量武士对幕府感到不满,直接导致镰仓幕府的灭亡。
    此外,从此之后很长时间内日本失去了与东亚其他国家的来往。 。

2006-02-14

152 0

曾两次派海军远征,但都因海上风暴而全军覆没

2006-02-13

153 0

可惜了,遇到台风了

2006-02-12

166 0

入侵过,两次.第一次共有船只大概900余艘,第二次大概有1200余艘,两次都全军覆末,主要是遇到了暴风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