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翻译杂阿含卷14“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贪恚痴。何等为三?谓身见、戒取、疑。”

全部回答

2006-01-04

0 0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贪恚痴。何等为三?谓身见、戒取、疑。” 这句经文里即讲了佛法修行的次第。 即离贪嗔痴是在断除“身见、戒取、疑”的基础之上。佛法里都是讲先断见惑,再断思惑。
   “贪嗔痴”在佛法里属于思惑,也属于五钝使。 “身见、戒取、疑',完整的说是“我见(包括身见)、戒禁取见、疑见”,在佛法中又叫“三缚结”,属于见惑,也属于五利使。   我见(包括身见),就是以色身为我,以意识心为我的错误见解。
   戒禁取见,指非戒而取戒的邪见,持佛所制戒可得解脱乃至成佛,而外道的种种戒律,不能导人解脱,为不如理制戒,若执持之而以为是正戒,则这种见解是戒禁取见。 疑见,是指对法没有抉择的智慧。
  无决定之见的意思。   。

2006-01-04

50 0
    佛法修行,没有次第,一有次第,即是第二义。 阿含经是举世公认的小乘佛法,但其中却包含了大乘佛法。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贪恚痴。何等为三?谓身见、戒取、疑。
  ”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另外还有三种“法”没有断灭,因此修行者不能摆脱贪、恚、痴的控制(即不能远离此三者),是哪三种“法”呢?即是:身见、戒取、疑。   身见:此以“身”指代“相”也就是不能离开相状,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身”的存在。
  因此,修行就成了我在修、我在行、我的心要清静……诸多的个人的修行。这与佛在《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违背。 戒取:是指修行者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戒”而言。  这也是小乘佛法中“法有我空”的体现。
  应该说,对那些有贪、恚、痴的人佛才说贪、恚、痴法;对那些需要通过戒来修行的人佛才说戒法,否则佛说“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但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疑:是指对于修佛总是有怀疑的态度,对于佛所说法也是怀疑的态度,不是疑心这就是疑心那的,不能心无挂碍的相信佛所说的话。
     我没有读过阿含经,所以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理解。还请你自己多思考、多想想。

2006-01-03

47 0
     阿含解脱道次第 序 文 大愿法师 「阿含」为梵语的译音,原意是「来」、「传来之圣教」的意思。
  佛陀在世时代,佛陀的诸弟子以佛陀亲口所说,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 佛陀的弟子及信众,为了方便记忆,将佛陀亲口宣说的教法,用简要式的诗偈及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诵下来。
    佛陀般涅盘后的第一个夏季,由大迦叶发起聚会,大约有五百阿罗汉聚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岩,以大迦叶为主席,由阿难尊者诵出经,优婆离尊者诵出律,经过大家公开确认而成「四阿含」~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
  此时「阿含」成为佛教「圣教集」、「圣典」的同义语。佛陀涅盘后一百年左右,根本的佛教开始分裂成为大众部和上座部,然后又再分出许多部,依据「异部宗轮论」的记述,学说不全一致的大概有二十部,根据资料的显示,当时至少有南方上座部、有部、化地部、法藏部、大众部、饮光部、经量部等所传的经典存在。
    到了今天,只有南方上座部的经典完全保存下来,共计有五部,它们是用巴利语书写的,就是「南传五部」。 北传的阿含则汇集了其它诸部的经典,系以梵文书写,成立了「北传四阿含」。
  在四部阿含当中,南传的「相应部」相当于北传的「杂阿含」。佛法不断的流变分裂,到大乘经典大量出现后,大众部为排斥上座部,因此,将上座部所信受而代代传承之圣典称为「阿含经」,而将自己所信奉、新编的经典称为「大乘经」。
    从此之后,不明实相者竟然误将「阿含」看轻为「小乘经典」。事实上,「阿含」是佛陀在世时流传之「教法」,是佛陀入灭后所结集之「圣教集」,师生之间代代相传承,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佛法流变时久,后来有些求佛法者,因为缺少「阿含」及「大乘经」集成的流变过程资料,且在接触佛法时,正好是大乘经发扬的时代,因而将「阿含」判做「小乘教」,致使此后就很少人重视「阿含经」。
    由于近代各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阿含经」原来不是什么小乘经典,而是现存最接近佛陀原始教说的典籍,是探究佛陀根本思想所不可缺少的教材,因此,「阿含经」很幸运的又被重视了。 虽然「阿含经」有被重视的现象,但「阿含经」是用简要的诗及散文方式写成,因此,没有耐心的人就有看不下去的感觉,加上现代人放逸心的习性,研究「四部阿含」就变成难事了,要将内容修行次第一一厘清也不简单。
    空海一心为正法,经过长期的实修及研究「阿含经」,有很深入的心得,发心将「阿含经」内容的解脱道整理出次第,又加上本身经验解释,对有心修「阿含」解脱道者,是一件难得的宝藏,也是永续正法的明灯,人人只要依次第修行必获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到达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愿众生证悟涅盘、脱离众苦、安详自在。 大愿写于慈莲寺大悲殿 八十九年十月二十日 转自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