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好看吗?比起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怎么样

全部回答

2005-12-19

0 0
《千年一叹》缺少了生活的真实,给人的反而是更加深刻、透彻的理性思维!那是因为它站在了历史的高度,背负着历史的厚重。语言上成熟,加之优美的旋律,伴随你走过千年人类文明的足迹,美,是沉重的,也是发人深省的;它是一种缺陷的美,更突显其伟大与壮丽!简直可以称为一次史无前例的“美学”之旅!

2005-12-19

215 0
千年一叹 的确写得很匆忙,那是因为作者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加之旅途的劳累。但是这更可见作者的功力与底蕴。历史,文化,战争种种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悟,感受到文明的可贵,生命的脆弱,自然的宏伟。通过与沿途几大文明的比较对于饱经沧桑的中华文明有了新的认识,突然觉得自己的祖先实在是太伟大。也突然泪水涟涟,就好象不孝的儿孙终于理解了老祖母的不易。

2005-12-19

216 0
     《千年一叹》 。 所罗门石柱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从埃拉特前往耶路撒冷   从埃及到以色列确实不容易,难怪几千年来永远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关隘。
  我们一行在两国边关整整消磨了六个小时,没有任何怨言,如果“出埃及”轻而易举,反而会觉得失重。   从荒漠一片的西奈半岛进入以色列,以色列故意用一个国际闻名的旅游胜地摆在门口,实在是对比强烈。  埃拉特(Eilat)不仅美丽,而且整洁而现代,使我不敢相信刚刚从“海已枯而石未烂”的地方走出。
     以色列现在的国土像一把锥子,我们进入的埃拉特正好在锥子的顶端,因此经昨天晚上一觉酣睡,今天一早就匆忙北上,目标是将近三百公里的耶路撒冷。但上路不久就停下了,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叫做“所罗门石柱”的所在。
       所罗门(DavidSolomon)这个名字对我很有吸引力,他是犹太民族历史上堪称划时代英雄大卫的小儿子。所罗门继承大卫统治希伯来王国,开创了犹太民族百世回味的黄金时代,他的“石柱”是怎么回事?   走近一看,原来是所罗门时代的一个铜矿,铜矿正面山崖上有几个天然岩柱。
    全因那个时代太令人神往,后人便取了这个名。   我爬上岩柱边的陡坡俯瞰方圆,心想:犹太人也真是不容易。所罗门王朝辉煌于公元前十世纪,离现在差不多有三千年了;如果再往前追索,希伯来人在亚伯拉罕(Abraham)的带领下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居阿拉伯沙漠,创造早期犹太文明,已经是三千八百年前的事了;连我们前几天提起过的摩西带领部属出埃及,也有三千三百年了。
    也就是说,犹太人在公元十世纪之前,花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得非常悲壮,这故事里有感人的精神、决绝的举动和奢华的建设,绝不比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逊色。   他们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为了民族解放不惜一次次大迁移。
  只要落脚就能快速创造出一个优于别人的生态,如果这种生态中有被奴役的成分他们宁肯放弃,选择流浪。  但是,真不知道命运为什么对这个民族如此不公,居然有那么多巨大的灾祸接二连三地降落在他们头上,驱逐、杀戮、破坏、奴役永远跟随着他们,怎么也摆脱不了。
     我脚下,所罗门时代的繁华安然长眠,不知道自己身后会发生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元六世纪犹太王国遭巴比伦洗劫,从国王开始数万人都被押往巴比伦,成为历史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巴比伦之囚。
    直到后来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着手编订《圣经》,经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有关苦难和救赎的神圣话语;   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人一次次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幼宁肯集体自杀也不投降,剩下的只能逃亡异乡。
  但几乎到任何一个地方都遭到迫害,即便在罗马灭亡后的中世纪,犹太人的处境仍然骇人听闻;   直到本世纪中期,希特勒还在欧洲杀戮了六百万犹太人,仅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一九四三年就处死了二百五十万犹太人。
    这一血淋淋的史实,终于撼动了现代人的良知。是的,在我们跨越千年、鸟瞰既往的时候,犹太人的遭遇仍然是人类良知深处的一大隐痛。   犹太人屡遭迫害的很因很多,但后来他们明白,没有祖国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色列是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因此在这里每走一步都能牵动一个横贯数千年的大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对自己的同类过不去?   犹太民族不大,但由于灾难和流浪,他们的身影远远超过了那些安居乐业的人群。
    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隐隐听到他们从忧伤的眼神里流出来的歌声:   啊,耶路撒冷!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双手枯萎,不再弹琴;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舌头僵硬,不再歌吟!   可以自慰的是,在全球性的反犹狂潮中,我们中国人表现出了一种近乎天然的宽容和善良,从宋代朝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上海,都善待了犹太流浪者。
    结果,希伯来文越来越靠近河南梆子,甚至融入了上海口音,由黄河、长江负载着,流入大海,去呼唤遥远的亲人。 年老的你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耶路撒冷,夜宿Renaissance旅馆   去耶路撒冷,有一半路要贴着死海而行。
     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洼地,湖面低于海拔三百多米,湖深又是好几百米,基本上是地球的一个大裂痕。  水中所含盐分是一般海水的六倍,鱼类无法生存,当然也不会有渔船,一片死寂,因此有了死海这个名字。
  现在死海是以色列、约旦的边境所在,湖面各分其半,成了军事要地,更不会有其他船只,死得更加彻底。   但是,死海之美,也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不可重复的。   一路不表,却说下午五时,我们的车队翻上了死海西岸的一个高坡,高坡西侧的绝壁把夕阳、晚霞全部遮住了,只留下东方已经升起的月亮。
    这时的死海,既要辉映晚霞,又要投影明月,本已非常奇丽,谁料它由于深陷地低,水气无从发散,把一切都朦胧成了梦境。   一切物象都在比赛着淡,明月淡,水中的月影更淡,嵌在中间的山脉本应浓一点,不知怎么变成了一痕淡紫,而从西边反射过来的霞光只在淡紫的外缘加了几分暖意。
    这样一来,水天之间一派寥廓,不再有物象,更不再有细节,只剩下极收敛的和谐光色。我想,如果把东山魁夷最朦胧的山水画在它未干之时再用清水漂洗一次,大概就是眼前的景色。   这种景色,真可谓天下异象,放在通向耶路撒冷的路边,再合适不过。
  耶路撒冷,古往今来无数寻找它的脚步走到这里都已激动得微微发颤,当然应该有这番纯净的淡彩来轻轻安抚,边安抚边告示:一个朝圣的仪式在此开始。     走完了死海,道路朝西一拐,方向正对耶路撒冷。
  这时,很多丘陵迎面奔来,闪过了一座又一座,几经盘旋,进入一个高高的山口,往下俯视,远处灯光灿烂。但是就这么让你看了一眼,道路大幅度下滑,然后又是一个个山包,夜色苍茫间只见老石斑驳,提醒你这条起落跌宕的道路,是从太远的历史中延伸出来的,切莫随意了。
       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在战斗中毁灭过八次,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但它又一次次的重建,终于又成了世界上被投注信仰最多的城市。
     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的宗教圣殿所在;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因此有世界上第一等的清真寺。
       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心集中到这里,它实在超重得气喘吁吁了。   不同的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它们的终端性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的不幸,在于它被迫收纳了太多的终端。
     宗教分歧渐渐由起因而变成借口,排他的民族极端主义情绪乘虚而入。于是,灾难而又神圣的耶路撒冷,在现代又成为最大的是非之地。     有人说,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   也许,年老的你,最有资格嘲笑人笑? 每一步都面对孩子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夜宿加里利湖畔NofGinosar旅馆   告别杰里科之后往北,很快就到了大名鼎鼎的“约旦西河岸”。
    约旦河见不到水,河谷中心有一些绿色的植物,两边都是荒山野地,一路上除了一道又一道的铁丝网,很少有正常生活的迹象,倒是对面约旦高山下有一些房子,却不知是不是民房。铁丝网很细密,直封地底,连蛇也爬不过来。
  路旁经常出现军车,士兵们见到我们这一溜吉普,都打招呼。以为又来了军事观察团,其实我们连车牌都没有,只怕被他们“观察”到什么。     前面有一个大关卡,我们再一次为车子的牌照悬起了心。
  几个军人要我们停车,很负责地把头伸进车窗,仔细地打量了一遍车内的情况,就放行了,他们忘了看车牌。   于是,我们进入了戈兰高地。   高地先是堵在我们路东,一道长长的山壁,褐黄相间,偶有绿色,说不上什么景色;待到我们渐渐翻了上去,它就成了脚下高低起伏的坡地,有军营、炮车、坦克,也有绿树,很多地方挂着一块三角黄牌,写明有地雷,那儿就杂草丛生。
    走着走着,我们已进入了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的隔离区,这时天色已晚,五辆车一头撞到一个铁丝网重重翻卷的关口就过不去了,抬头一看,写着UNonly,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哨所,过了关口就是叙利亚。
     哨所上没见到有人影,我们很想拍摄这个关口,但光线太暗,只得把五辆吉普车的前灯全部开亮,直照过去,一时如同白昼,两台摄像机同时开动。  这事想起来十分危险,如果隐蔽在什么地方的哨兵看到了这个怪异的景象又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向我们开枪,或把我们扣押?   雅各布博士自信地摇头,说:“不会。
  这个关口的守卫者是奥地利官兵,现在一定喝醉了酒在睡觉。有一次我摸上岗楼还叫不醒他们,就顺手拿起他们的枪放了两枪,他们才醒。  ”   我们笑了,觉得雅各布一定在吹牛,因此,也没有鼓动他再次去摸哨放枪,只管趁着夜色下山,找旅馆睡了。
     今天一早醒来,还是放不下戈兰高地,觉得昨天晚上黑森森的没看清什么,应该再去一次。   先到昨天晚上打亮车灯拍摄的那个关口,看见已经站着一位威武的哨兵。一问,果然是奥地利的,雅各布调皮地朝我们眨眨眼,意思是“我没吹牛吧”?但我们谁也没有问那位士兵咋夜是否喝醉了。
    然后我们登上一个高处,可以鸟瞰四周,没想到那里已有不少参观者,是一个景点。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座被现代战火所毁灭的城市遗址,断垣残壁清晰可见,却不是因为十字军东征,也不是因为维苏威火山爆发,而是以一种“现代启示录”的方式生楞楞展开在山脚下,让一切现代人的目光都无法躲避。
       我把目光移到远处,突然想到,北方从山背后,应该是纪伯仑的家乡。   这位歌唱爱的诗人,我在十余岁时就着迷了。不知他的墓园,是否完好?   下了戈兰高地,我们一行又向西南奔驰,去拜谒耶稣的家乡拿撒勒(Nazareth)。
  耶稣在伯利恒(Bethlehem)出生后随家逃往埃及,后又返回拿撒勒度过童年,长大后又在那里传教。  拿撒勒有一座天主报喜教堂,纪念天使向圣母预告耶稣即将降生的消息,造得气势恢宏。
  这个教堂现代经过彻底重建,把古迹和现代理念融于一体。现代以不加雕饰的原始形态来烘托和提升古迹,使人领悟在至善至爱的领域,古今很容易相与而欢。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把一幅幅镶嵌式的圣像悬挂在教堂大门右首的回廊里,表明能够相与而欢的,不止是不同的时间,还有不同的空间。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时空开拓力的教堂。   教堂门口出现了一队队前来参拜的小学生,穿着雪白的制服,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唱着悦耳的圣诗。老师倒着身子步步后退,用笑脸对着孩子,用背脊为孩子们开路,周围的人群也都为他们让出了一条道。
     真不愿相信这些天真可爱的生命迟早也要去承受民族纷争的苦难。  上一代应该像这些老师,不是迈开自己的脚步让孩子们追随,而是反过来,每一步都面对孩子,只要面对孩子,一切都好办了。
   写三遍和平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夜宿Mercure旅馆   坐吉普车旅行的一大好处是随心所欲。不必像坐飞机、火车那样要严格遵守时刻表,只要拿一张地图往前开,见到有意思的地方就停下,停多久也凭自己的感觉,这就避免了很多时间的浪费和景物的遗漏。
       你看今天我们去以色列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特拉维夫,半道上就选了两个地方停留,后来才发现,这实在是为特拉维夫铺垫了重要的前奏。地理路线变成了逻辑路线,然后在特拉维夫做了一个小结。
     先是凯撒利亚(Caesarea)。一看地名就知道与罗马关系密切,再看到万顷港蓝的背景前一道从远方延绵而来的连锁拱门,从石质判断它的年龄应在千年以上,我们就停下来了。  一问,凯撒利亚建城已有二千余年,这是城市的命脉,从北方卡密山(Canmel)上引清泉进城的一个大工程。
     在骄傲的地中海面前,人类除了感激它的阳光清风外,还不失尊严地向它近距离地展示了对淡水的需求,用一道崛强的黄色一路排开二千年而不溃败,实在是有志气。   再往前走,又见到了一座可容纳三万人的圆形剧场,地中海是天幕,所有的观众席既面对着舞台也面对着海天,气魄之大不难想象。
       无论是水渠还是剧场,都是一座健全城市的基础设施,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就已经成熟到这种地步,可见人类文明如果不遭遇太大的横逆,不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正这么想,眼前一座城堡泼下了凉水。
  这是一座十字军的城堡,修筑于建城之后的一千余年,目的是战争。我爬上城墙,与我刚刚爬上引水渠顶端时的心情完全不同。  上方是城垛、箭孔,下方是饮战马的水槽,为防战马失蹄而凿下深深纹路的石板,而这一切,有很多是拆除建城时罗马风格建筑之后才取得材料的。
  层层泥石裹胁着大理石柱的断片,含而不露地留下了一个证据,战争裹胁过和平,破坏裹胁过建设,野蛮裹胁过文明。   第二个地方离特拉维夫很近,也可说已在它的范围之内,叫雅法(Yafo),一座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港口小城,它的名字曾出现在《圣经》中。
    当初所罗门王朝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所用木材就是经由雅法港口转动的。但是这座小城直到近代还记录了一场大冲突和大迁徙的历史,一九九年全城犹太人都离开了,到北部不远处去开辟新的居住地,可见当时与阿拉伯人冲突的严重程度。
  这个新的居住地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特拉维夫,前不久刚刚庆祝过建城九十周年。     如此说来,这里铭刻着一部怨仇难解的“双城记”悲剧,但是就在雅法临海的圣彼得修道院近旁,我们发现了一条最动人的生态小街。
  起伏弯曲、层层叠叠,结构隐蔽而复杂,一看就知道是一些为了躲避战乱和冲突、又舍不得地中海的居民世世代代用心搭建的。直到今天,一个个小门洞里还可找到雅致的小金铺、作坊和家庭式博物馆,记述着像血管般弯曲而强劲的和平渴求。
    (未完待续)详见 。

2005-12-19

199 0
没有,千年一叹太失败,没什么意思, 只不过是行者无疆的继续,而且没它写得好,给人的感觉是在作秀,要不就是在给出版社赶稿子,拿人钱财,予人消灾啊

2005-12-18

184 0
看后“千年一涕”。

2005-12-18

187 0
都好看,各有各的特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