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分析“谷践伤农”“薄利多销”?写一论文。

全部回答

2004-12-02

0 0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
  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  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
    非也。这是个学术阴谋。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
  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
    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
  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  (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
  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
  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
  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
  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
  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
   。

2004-12-16

994 0
首先,粮食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

2004-12-12

997 0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上面有现成的答案 如没有该书 跟我联系

2004-12-12

    摘自 (1)。htm作者见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生活中的经济学——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有感 01秋工商管理专业 吴 浩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
  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  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  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
    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  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  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
  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
    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
  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
  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见下图)。  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
  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