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如何进行金针菇的墙式栽培?

如何进行金针菇的墙式栽培

全部回答

2016-06-22

49 0
    金针菇墙式栽培法是将菌袋堆码起来形成菌墙的栽培方 法。这种栽培方法在同样面积的菇房中,由于投料增加和出菇面扩大,单位面积的出菇量能提高15〜20倍。凡是能适用 于栽培金针菇的场所,均可采用墙式栽培方法。
  如栽培室、塑料大棚、地沟、地道及人防工事等均可采用该方法。金针菇墙 式栽培有如下3种形式:一是双行双墙式。  菌袋双行纵向码放,袋底紧密相靠,袋口向外,构成两个出菇墙面;也可以在采完第二潮菇后,调换菌袋方向,使袋底朝外,重新上堆。
  二是单行单墙式。菌袋平行纵向码放,在袋口形成出菇墙面,采用 此方法时,应使两个墙面相对应,中间隔人行道,形成一个小 区。三是单行双墙式。菌袋单行纵向码放,两端出菇,形成两个出菇墙面。  以下介绍两种墙式栽培的方式:(1)单行单墙式陕西省铜川市等地栽培金针菇经常采 用单行单墙式。
  据报道,其技术要点如下:① 培养料的配方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选用培养料。② 菌袋的制作选用17厘米X38厘米的聚丙烯或低压 聚乙烯筒料或17厘米X34厘米封口专用菌种袋。每袋装料 300〜350克。
    常压灭菌,两头或一头接种,接种后转入培养 室,常规管理。③ 菌墙建制栽培室3米,采用单行单墙式堆袋,可码放成4行;如在1。 5〜2米宽的人防工事或地沟菇房,可码放成 2行。
  在两边菌墙的正中每3〜5米吊装1个3〜15瓦灯泡, 如出菇管理中采用塑料棚形式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则需在菌 墙前顶方拉一根铁丝或绳,用于搭小型棚。  菇房门窗均应进行遮光处理,金针菇子实体有较强的趋光性,将光集中在菌墙 正中,可使出菇整齐,菇丛不松散。
  ④ 出菇管理催蕾、抑制均按常规管理。生长管理阶段, 随着菌柄的伸长,要将菌袋的袋口拉直,并增加通风次数,遮光管理。但是,为了使子实体成丛不杂乱,每天给予1小时的 顶光照射。  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针尖菇或者子 实体基部产生褐斑,可在菌袋作为套筒用的塑料筒料上,用打孔器打几排透气孔,上部打孔少一些,接近料面处打孔密一 些,孔眼应呈品字形,以利于基部换气。
  金针菇成熟时,要及时采收。(2)单列双墙式菇房、地沟等栽培场所,均可采用单列 双墙式栽培金针菇。  其技术要点如下:① 培养基配方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用原料。② 菌袋制作选用17厘米X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 料。
  装料后两头扎活结,常规灭菌、冷却、两头接种,进行常规 培养。③ 菌墙建制栽培室宽度通常为3。 3〜4米,可单行纵列 堆放3行,堆髙L 5〜2米,以不倒堆、便于操作为准。  菌筒两 端拉直后,两行间有75〜95厘米人行道,四周有40〜60厘米人行道。
  当栽培袋的两端全部打开后形成6个出菇面,在两 菌墙间中央的上方,每隔5米安装一只15瓦的灯泡。④ 出菇管理一般采用直接出菇法。为了增加菌袋内的 通气情况,催蕾时可解松菌袋两端的扎口,但不能全部打开,以防止培养料失水。
    几天后,料面出现浅黄色水珠时可敞开 袋口,1周左右陆续出现菇蕾。抑制和生长阶段,按常规管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