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马的颜色我观察公海马的颜色好多都是
不同种类的海马,颜色是不同的。
克氏海马
海马(图6)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cm。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 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 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全部
不同种类的海马,颜色是不同的。
克氏海马
海马(图6)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cm。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
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
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
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
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刺海马
体形较大,体长20~24cm。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
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中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大海马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cm。
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三斑海马体形较大,体长10~18cm;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
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分布于我海南岛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小海马
体形很小,略侧扁。
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