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开封铁塔为什么能防?

开封铁塔为什么能防洪

全部回答

2014-10-08

50 0
    开封铁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般地耸立在开封城东北隅,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 铁塔公园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1。
  24公顷,其中有9。62公顷的水面积;园内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宁静雅致的“静苑”;巍峨壮观的“接引殿”;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以及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铁塔历史而兴建的“铁塔嬗变艺术宫”;还有“竹园”;“梅园”,“赏心园”等小品式建筑。
    各园亭台风姿卓绝,花木风情万种,笑迎八方游客。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及重点保护文物”。
  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  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
  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
    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侵蚀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
  而且,喻浩在施工中采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了五十多年。
  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今天在我们欣赏铁塔之壮美时,更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近千年来,它就这样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真正的岿然不动,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开封,城市不大名气大,古名汴梁、东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人称“十朝都会”。
  她的鼎盛时期应为北宋,当时人口超百万,其繁华景象,有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佐证。数千年来,黄河水滋润着这方土地,黄河水也摧残着这方土地。黄河每决堤一次,便用泥沙把这古城覆盖一次,不屈的人们在旧城上面造新城,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格局。
    考古发现,周王府萧墙下压的是金皇宫城墙,宋内城墙下压着的是唐汴州城城墙。因此,开封的许多古迹,已深埋地下,地面建筑,很多是复制、仿制的东西。而铁塔,则是为数不多的原始文物之一。
   据史料记载,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层,高达一百二十米,仅这高度便可想见当年的雄姿了!当时这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故名“福胜塔”。  古塔大都与佛教相关,“福胜塔”也不例外。
  当年此塔上安千佛万菩萨,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设计大师喻浩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可惜,木塔从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资料称是1047年)就被雷击而焚毁了。
    从建到毁,不足百年,未能验证西北风的“功力”,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团不解之谜:供奉菩萨的佛塔,却为何反遭菩萨的摧毁呢?可见,佛和菩萨以及供奉他们的宝塔,都是人造的,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雷电不认这个账,谁违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击谁。
  今天看来,一根避雷针,胜烧万炷香!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木塔毁了,人们就建铁塔。当然,这座铁塔用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铸铁,而是铁色琉璃砖。用砖砌五十多米高的塔,设计上非同小可。
  支撑铁塔的力量核心是塔心柱,各种外壁砖瓦构件均与塔心柱紧密扣接,浑然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这在九百多年前,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设计。 塔身外镶几十种花纹砖,飞天、麒麟、坐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都有。
    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也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最高层。
  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当年,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点,名为“铁塔行云”。  登塔远眺,黄河如带,大地似锦。但如今看来,五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已不算高了。 还有一个传说,铁塔下为一泉眼,与大海相通,人称海眼。
  倘海水自此眼涌出,即要淹没开封。故建此塔于海眼之上,以镇水患。联想起当年塔身倾向西北为迎击风吹,而塔基又镇海眼而防水患,可见此塔还是开封的“风水”宝塔呢! 然而,风水好坏并不取决于选址。  尽管有“天下第一塔”镇守开封,开封仍免不了经灾历难。
  有时,人祸更比天灾凶恶。明末李自成起义,率军攻打开封,明朝巡按竟然扒开黄河大堤,企图淹没起义军,结果把开封城淹成一片废墟。包括铁塔的基座,也没入了黄河水冲来的泥沙之中。如今的黄河,高悬于开封城区地面十米之上,开封人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许多标志性建筑都相当于防洪警示标志。
    比如在铁塔公园,沟渠纵横,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里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排涝体系,更为明显的标志是,塔基之南,有一方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塔”,这匾安放得十分奇特,造型是由一条鳌鱼衔着,或者说是将碑石整个儿堵在鳌鱼嘴里的。
  这又让人联想到铁塔镇海眼的说法,可见开封人提防水患的意识多么强!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东都、开封府……,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名城,都被黄河的泥沙无情地淹没。  最近的考古发掘发现,在距黄河仅7公里的今日开封市地下,一层一层地掩埋了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至少7座古城。
   黄河洪水泛滥多次使古城开封遭受灭顶之灾。洪水过后,泥沙淤积,人们便在原址上叠床架屋,重建家园。淹埋在泥沙深处的这一系列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专家说,开封地底堆积的是王朝更替的历史,每往下挖掘一层,历史就回溯了几百年。
     开封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城南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定名开封。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称大梁。南北朝的北周时称汴州。五代的后梁时为东都开封府,后晋改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在此建国都,元时为汴梁,明、清时复为开封府。 据统计,“悬河”黄河目前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5公斤。  按1919年到1954年水文系列年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吨,年平均淤积下游河床4亿吨,平均每年河床抬高10厘米。
  现在,黄河开封段河床高出开封铁塔13米。“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这是树立在黄河源头的一座碑的碑文。 如今,小浪底工程的建成,使黄河终于安澜,开封再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了。  开封人民再也不会因为头上的悬河而担惊受怕了,也就告别了近千年的惊悸之苦。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天题。”这是元代诗人冯子振赞美开封铁塔的著名诗句。 好一个“倒提铁笔向天题”,它在题些什么呢?好豪迈的诗句!题什么呢,我似乎明白了,也许题的是“风调雨顺”,也许题的是“岁岁安澜”,题来题去,核心其实还是一个尊天敬地的“智慧”,这“智慧”与佛家的“悟”应该是一致的吧! 我站在铁塔之下,目光沿着铁色琉璃砖的塔身直视苍穹,蓝天恰如一幅阔大无垠的彩笺,铁塔酷似一支如椽巨笔,在苍茫时空中书写着肉眼不可得见的文字。
     宋时的开封城已埋入地下十米左右,唯这孤零零的铁塔,算是赵宋王朝地道的遗民。唯有她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见证了千年历史;唯有这千年铁塔,“倒提铁笔向天题”,让世人领悟那千年苍桑。
   。

2014-10-05

53 0
    开封铁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般地耸立在开封城东北隅,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 铁塔公园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1。
  24公顷,其中有9。62公顷的水面积;园内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宁静雅致的“静苑”;巍峨壮观的“接引殿”;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以及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铁塔历史而兴建的“铁塔嬗变艺术宫”;还有“竹园”;“梅园”,“赏心园”等小品式建筑。
    各园亭台风姿卓绝,花木风情万种,笑迎八方游客。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及重点保护文物”。
  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  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
  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
    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侵蚀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
  而且,喻浩在施工中采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了五十多年。
  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今天在我们欣赏铁塔之壮美时,更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近千年来,它就这样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真正的岿然不动,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开封,城市不大名气大,古名汴梁、东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人称“十朝都会”。
  她的鼎盛时期应为北宋,当时人口超百万,其繁华景象,有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佐证。数千年来,黄河水滋润着这方土地,黄河水也摧残着这方土地。黄河每决堤一次,便用泥沙把这古城覆盖一次,不屈的人们在旧城上面造新城,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格局。
    考古发现,周王府萧墙下压的是金皇宫城墙,宋内城墙下压着的是唐汴州城城墙。因此,开封的许多古迹,已深埋地下,地面建筑,很多是复制、仿制的东西。而铁塔,则是为数不多的原始文物之一。
   据史料记载,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层,高达一百二十米,仅这高度便可想见当年的雄姿了!当时这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故名“福胜塔”。  古塔大都与佛教相关,“福胜塔”也不例外。
  当年此塔上安千佛万菩萨,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设计大师喻浩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可惜,木塔从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资料称是1047年)就被雷击而焚毁了。
    从建到毁,不足百年,未能验证西北风的“功力”,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团不解之谜:供奉菩萨的佛塔,却为何反遭菩萨的摧毁呢?可见,佛和菩萨以及供奉他们的宝塔,都是人造的,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雷电不认这个账,谁违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击谁。
  今天看来,一根避雷针,胜烧万炷香!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木塔毁了,人们就建铁塔。当然,这座铁塔用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铸铁,而是铁色琉璃砖。用砖砌五十多米高的塔,设计上非同小可。
  支撑铁塔的力量核心是塔心柱,各种外壁砖瓦构件均与塔心柱紧密扣接,浑然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这在九百多年前,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设计。 塔身外镶几十种花纹砖,飞天、麒麟、坐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都有。
    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也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最高层。
  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当年,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点,名为“铁塔行云”。  登塔远眺,黄河如带,大地似锦。但如今看来,五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已不算高了。 还有一个传说,铁塔下为一泉眼,与大海相通,人称海眼。
  倘海水自此眼涌出,即要淹没开封。故建此塔于海眼之上,以镇水患。联想起当年塔身倾向西北为迎击风吹,而塔基又镇海眼而防水患,可见此塔还是开封的“风水”宝塔呢! 然而,风水好坏并不取决于选址。  尽管有“天下第一塔”镇守开封,开封仍免不了经灾历难。
  有时,人祸更比天灾凶恶。明末李自成起义,率军攻打开封,明朝巡按竟然扒开黄河大堤,企图淹没起义军,结果把开封城淹成一片废墟。包括铁塔的基座,也没入了黄河水冲来的泥沙之中。如今的黄河,高悬于开封城区地面十米之上,开封人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许多标志性建筑都相当于防洪警示标志。
    比如在铁塔公园,沟渠纵横,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里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排涝体系,更为明显的标志是,塔基之南,有一方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塔”,这匾安放得十分奇特,造型是由一条鳌鱼衔着,或者说是将碑石整个儿堵在鳌鱼嘴里的。
  这又让人联想到铁塔镇海眼的说法,可见开封人提防水患的意识多么强!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东都、开封府……,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名城,都被黄河的泥沙无情地淹没。  最近的考古发掘发现,在距黄河仅7公里的今日开封市地下,一层一层地掩埋了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至少7座古城。
   黄河洪水泛滥多次使古城开封遭受灭顶之灾。洪水过后,泥沙淤积,人们便在原址上叠床架屋,重建家园。淹埋在泥沙深处的这一系列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专家说,开封地底堆积的是王朝更替的历史,每往下挖掘一层,历史就回溯了几百年。
     开封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城南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定名开封。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称大梁。南北朝的北周时称汴州。五代的后梁时为东都开封府,后晋改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在此建国都,元时为汴梁,明、清时复为开封府。 据统计,“悬河”黄河目前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5公斤。  按1919年到1954年水文系列年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吨,年平均淤积下游河床4亿吨,平均每年河床抬高10厘米。
  现在,黄河开封段河床高出开封铁塔13米。“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这是树立在黄河源头的一座碑的碑文。 如今,小浪底工程的建成,使黄河终于安澜,开封再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了。  开封人民再也不会因为头上的悬河而担惊受怕了,也就告别了近千年的惊悸之苦。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天题。”这是元代诗人冯子振赞美开封铁塔的著名诗句。 好一个“倒提铁笔向天题”,它在题些什么呢?好豪迈的诗句!题什么呢,我似乎明白了,也许题的是“风调雨顺”,也许题的是“岁岁安澜”,题来题去,核心其实还是一个尊天敬地的“智慧”,这“智慧”与佛家的“悟”应该是一致的吧! 我站在铁塔之下,目光沿着铁色琉璃砖的塔身直视苍穹,蓝天恰如一幅阔大无垠的彩笺,铁塔酷似一支如椽巨笔,在苍茫时空中书写着肉眼不可得见的文字。
     宋时的开封城已埋入地下十米左右,唯这孤零零的铁塔,算是赵宋王朝地道的遗民。唯有她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见证了千年历史;唯有这千年铁塔,“倒提铁笔向天题”,让世人领悟那千年苍桑。
   祝你好运一生一世!点击好评,谢谢你!。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保健养生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