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入资金和投入资金哪种渠道使用成
负债经营的主要风险
负债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或筹集可供企业使用的一种资本。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作适当的权衡。负债经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 ①商业风险主要指来自生产、销售和投资方面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情况。②财务风险指企业使用债务时所增加的风险。
(2) 短期负债风险和作长期负债风险。①短期负债风险。一般情况下,负债金额小且期限较短,要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经常存在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旦不能到期支付,会危及企业的商业信誉。 同时,为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必须多于流动...全部
负债经营的主要风险
负债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或筹集可供企业使用的一种资本。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作适当的权衡。负债经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
①商业风险主要指来自生产、销售和投资方面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情况。②财务风险指企业使用债务时所增加的风险。
(2) 短期负债风险和作长期负债风险。①短期负债风险。一般情况下,负债金额小且期限较短,要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经常存在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旦不能到期支付,会危及企业的商业信誉。
同时,为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必须多于流动负债几倍。这就限制了企业资金的长期投放,失去了获利机会。②长期负债风险。长期负债一般数额较大,使用期间较长,企业可能用它来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但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济状况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其风险较大。主要表现为:无力偿还负债的风险;长期负债短期使用风险和信用紧缩的风险。
负债经营控制策略
负债经营在目前市场经济初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原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主体的这种经济模式已不复存在。
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负债投入的总原则,合适的负债成本是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
(1) 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应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
如果计算出的利息率高于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就不能举债,只能用增资的方法筹资,并且应努力减少现有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否则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除考虑投入与回报外还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把握好负债率指标。
从发达国家控制负债率看都具有具体标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金缺乏,企业多举债经营,因而负债比率很大,各年代一般均在70%~80%之间,美国负债率控制在40%~50%之间。目前,我国统一的负债率指标虽不存在,但对具体企业来说(如资产,利润明确情况下)存在着最优负债率。
国家也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按行业制订负债率上限指标,切实控制负债风险。其次,引入偿债能力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股权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 ×100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负债比率越高,索偿权的保障程度就越小。
反之,索偿权的保障程度就越大。因此,此项指标也必须保持一定适当的比率。日本政府和学术界一般认为股权比率和负债比率保持各50%左右较为适应。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去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必须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
再次,在考虑以上因素时,还应考虑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与新投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例: 假定某企业在未投入前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为500万货币单位,现准备举债1000万货币单位投入新项目,该项目回报期为5年,举债归还期为3年,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为250万货币单位。
按上述数据推算,该企业3年内现金净流入量2250万货币单位而还债为1000货币单位,企业有能力举债投入。假定该企业未投入新项目前每年现金净流入量100万货币单位,新增项目年现金净流入量和举债条件不变,虽从表面上看此债可借,但由于总体现金流入量仅1050万货币单位,所以此债仍有较大风险。
(2) 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给企业带来提高主权资金收益率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利息率以下,就将使主权资金利润率因此而降低。
负债比例越高,主权资金利润降低得越多,会加重企业的危机,出现财务杠杆反作用。
(3) 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企业应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佳负债规模,保持主权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
这里可以用速动化,流动化等指标体系来控制。
速动比指标和流动比指标怎样的数量界限条件下才能控制和避免风险呢?
速动比=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笔者认为速动比一般控制在1比较适宜,流动比控制在2较为适宜。
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过低会周转不灵。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
(4) 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不能与别国,甚至是别的行业和企业无条件地类比,而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
企业应首先判断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应改进负债经营,随之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①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抽紧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②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③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
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资金成本高,但是,资金来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一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④稳妥的使用商业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
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办法,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⑤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引进资金。
但一定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折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有病乱投医,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
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5) 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借入资金的投向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投入,一类用于企业长期投入,如固定资产投入;一类用于日常经营性投入,首先在决策长期投入时我们要用投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相关决策方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净现值是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超过投资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报酬的兑现值超过投资额的现值的金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现值指数是投资方案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不可行;内含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否则,方案应舍弃;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未来报酬大于原投资额,故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其指数小于1,说明方案不可取。
综上所述,"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一样,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后者以绝对数表示,不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而前者以相对数表示,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因而在决策分析中,把这两种方法最好结合起来应用。
除此以外还应对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入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果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经济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修正投资方案。
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负债决策主要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决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联购分销等业务的活动,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价格走向等。
(6)优化资产结构,建立控制,抵御风险机制。
为化解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机制。如投入固定资产,技术改造等应采取提取税前风险补偿金,加速折旧补偿等办法。如短期经营性负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提取削价准备金,产品开发基金,坏账准备金等,如企业资金不足,存货过多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在产品,积极销售产成品,降低原材料库存;如应收账款过大,就应成立专班,催收欠款;如长期投资不合理,就应检查合同和协议,及时进行调整,收回投资;如固定资产闲置过多,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就应积极处理,变死物为活钱;如摊子铺得过大,一时难以收缩,而预测不久的将来就会有较好的回报,就应向外筹集新的资金,增加流动资产的数额。
在当今负债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些事情有了它可以神奇般的办成。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诚实无欺,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和抵御风险。
具体来说,财务杠杆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假设现在有一项投资,需要10万元的资本,预估会有30%的报酬率,如果我们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30%。但是,如果只拿出6万元,另外4万元是利用借贷获得的,借款年利率为15%,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3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万元,因此这6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3万元(100000×3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6000元(40000×15%)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40%(24000/60000×100%)。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利用财务杠杆操作,看起来获利率很高,但是必须操作得当。
如果判断错误,投资报酬率没有预期得高,甚至是负的时候,再加上需要负担的借贷利息,就变成反财务杠杆操作,反而损失惨重。
二、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
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
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
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
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
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
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
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
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
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
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私有制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
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
(一)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企业一旦确定应进行负债经营,随之一是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
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抗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3)发行企业债券。
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4)稳妥地使用商业信用。
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背书转让; 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三角债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
否则,再好的办法,对信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从国外借贷资金。引进外资时,则需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拆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盲目,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二)复合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
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并对应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1。经营杠杆及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为零或者业务量无穷大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等于产销量变动率,此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作用。
从另外的角度看,只要有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营业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在其他因素不变(如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2)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则营业收入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并且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2。复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连锁作用的结果,反映营业额的较小变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现象。
(1)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2)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
虽然这样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综上所述,要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把握好企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同时,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达到财务杠杆效益优化,从而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的问题。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