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石窟艺术中"凉州模式"的代表有那些

全部回答

2019-08-21

0 0
    所谓“凉州模式”当指沮渠蒙逊在武威三十余年中开凿石窟的样式吧。按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记载的凉州石窟:“凉州石窟瑞像者,昔沮渠蒙逊以晋安帝隆安元年(397)据有凉土三十余载(397-433)。
  。。。。。专崇福业,于州南百里,连涯绵垣,东西不测,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    ”这个“凉州南百里”的窟,几百年来若干前辈都没找到,无法作为凉州模式的参考。
  
  与之时间近似的甘东石窟则可见于炳灵寺有西秦建弘元年(420)的169窟及敦煌、酒泉出土的428年、434年之佛塔。概括起来,您所说的“凉州模式”当有如下特点:1、半圆形或椭圆形佛龛;2、坐佛一尊,立菩萨两尊;3、佛肩右袒,菩萨袒两肩;4、佛圆脸宽肩,设莲座;5、亦有佛着通肩袈裟。

2019-04-28

0 0
    您好。所谓“凉州模式”当指沮渠蒙逊在武威三十余年中开凿石窟的样式吧。按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记载的凉州石窟:“凉州石窟瑞像者,昔沮渠蒙逊以晋安帝隆安元年(397)据有凉土三十余载(397-433)。
  。。。。。专崇福业,于州南百里,连涯绵垣,东西不测,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  ”这个“凉州南百里”的窟,几百年来若干前辈都没找到,无法作为凉州模式的参考。
  与之时间近似的甘东石窟则可见于炳灵寺有西秦建弘元年(420)的169窟及敦煌、酒泉出土的428年、434年之佛塔。概括起来,您所说的“凉州模式”当有如下特点:1、半圆形或椭圆形佛龛;2、坐佛一尊,立菩萨两尊;3、佛肩右袒,菩萨袒两肩;4、佛圆脸宽肩,设莲座;5、亦有佛着通肩袈裟。
    这些特点无疑来自更早的、西方的库车克孜尔等石窟。439年北魏下凉州灭北凉,“徙沮渠茂虔及宗室、士民十万户于平城。。。。。。”、"沙门佛事皆俱东。。。。。"《太平御览》,可见“凉州模式”对云冈窟必有较大影响。
  因此,460年开凿的云冈昙曜五窟(编号16-20),无论在题材、造型、服饰等方面都集中反映了“凉州模式”;若在网上找炳灵寺169窟和昙曜五窟的图片对比,一目了然。  同时,北魏迁洛后开凿的龙门古阳洞、宾阳洞等早期洞窟,均以此种模式为底本。
  即便到了唐代开凿的卢舍那大佛(奉先寺窟),也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影子。自龙门向北,这种模式又影响到了响堂山窟、天龙山窟等石窟,可为影响深远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