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月亮的颜色

为什么在不同时间看到月亮的颜色是不同的?

全部回答

2018-10-02

1 0
    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于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周期變化。
  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當月亮處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
     而當地球處于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于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于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   因此,朔之后,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后,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
  此后,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丰滿起來。約在朔后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后月亮繼續向東,更加丰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
    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 過了望后,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 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
  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  下弦以后,月亮要到后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
  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