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以下地名的由来
绍兴 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 越城区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 诸暨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上虞 上虞是浙江省建县最早县份之一,历史悠久。 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全部
绍兴 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 越城区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
诸暨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上虞 上虞是浙江省建县最早县份之一,历史悠久。
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
嵊州 嵊州市古名剡,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已置县。王莽时改名尽忠,东汉初复称剡县。唐武德四年(621)升置嵊州,并分置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县,重置剡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剡县为赡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仍以剡为名。宣和三年(1121)始,更名为嵊,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此后一直以嵊为县名。1990年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
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 1990年以嵊为县名,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 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2002年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47个居民区、1147个行政村。
新昌 县名来自新昌乡名,也寄寓着新设县兴隆、昌盛之义。 新昌县境,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地,秦时属会稽郡,西汉初,会稽郡下置剡县,新昌是剡县的一部分。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拥兵自立,唐乾宁三年(896),钱镠攻下越州,建立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因都城钱塘江至温州路途悠远,剡东南人员往来,特资交流,比较频繁,而沿途无驿站接应,于是在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分剡东13乡置新昌县,这13个乡是永寿、石顺、昌化、像明、遵德、石城、五山、丰乐、彩烟、善政、新昌、安仁、守义。
县名来自新昌乡名,也寄寓着新设县兴隆、昌盛之义。北宋新昌属越州,南宋属绍兴路。元代属绍兴府,隶于江浙行省。明代,隶于浙江布政使司宁绍道。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