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注塑机产品发麻怎么调试

全部回答

2018-06-14

47 0
    成型品质改善原因分析: 一、 未射饱 (缺料) 1。射出压力不足; 2。保压压力不足; 3。射出时间不足; 4。加料(储料)不足; 5。射料分段位置太小; 6。射出终点位置太小; 7。
  射出速度不够快; 8。射嘴、料管温度不够; 9。模具温度不够; 10。原料烘干温度、时间不足; 11。  注塑周期太快,预热不足; 12。原料搅拌不均匀;(背压不足,转速不够) 13。
  原料流动性不足;(产品壁太薄) 14。模具排气不足; 15。模具进料不均匀; 16。冷料井设计不合理; 17。冷料口太小,方向不合理; 18。模穴内塑胶流向不合理; 19。模具冷却不均匀; 20。
    注塑机油路不精确、不够快速; 21。电热系统不稳定,不精确; 22。射嘴漏料,有异物卡住; 23。料管内壁、螺杆磨损,配合不良; 二、 毛边 (飞边) 1。射出压力和压力太大; 2。
  锁模高压不够; 3。背压太大; 4。射出和保压时间太长; 5。储料延迟和冷却时间太长; 6。  停机太长,未射出热料; 7。射出压。保压速度太快; 8。螺杆转速太快,塑胶剪切,磨擦过热; 9。
  料管温度太高。流延; 10。模温太高、模腔冷却不均匀; 11。注塑行程调试不合理; 12。保压切换点,射出终点太大; 13。模具装配组合不严密; 14。合模有异物,调模位置不足; 15。  锁模机构不平行、精确; 16。
  顶针润滑、保养不足; 17。滑块、斜导柱配合压不到位; 18。模腔镶件未压到位,撑出模面; 19。进料口设计分布不均匀合理; 20。产品设计导致某处内壁太薄和结尾处太远; 21。小镶件组合方式不合理,易发生变形; 22。
  镶件因生产中磨损、变形、圆角; 23。  镶件未设计稳固性、未抱合,加固; 24。模腔内排气槽太深; 三、 气泡 (气疮) 1。射出、保压压力不足; 2。背压太小、原料不够扎实; 3。
  射出速度太快; 4。储料速度太快; 5。料管温度太高,模温太低; 6。材料烘干温度、时间不足; 7。射退太多; 8。注塑周期太长;(预热时间增加) 9。  加料位置不足,射出终点太小; 10。
  前、后松退位置太长; 11。机器油压不稳定; 12。料管、螺杆压缩比不够; 13。原料下料、搅拌不均匀; 14。料管逆流,有死角; 15。模具进料口太小、模穴内流动不够快速; 16。冷料井设计不当,冷料进入模穴; 17。
  模具冷却不当,模仁温度太高; 18。  产品设计内壁太厚,内应力不均匀; 19。原料添加剂不当,易分解析出; 四、 银纹 (流纹) 1。射出压力太小; 2。保压压力太大; 3。
  背压压力太大; 4。射出速度太慢,保压速度太快; 5。模温、料温不够高; 6。射出、保压时间太长; 7。注塑行程调试不当、保压切换点太大; 8。  原料未烘干、含水太多; 9。
  原料流动性不好,粘度太高; 10。注塑机射出不够快速、精确; 11。模具进料口太大或太小; 14。模具设计加工方式不合理,整体模腔太多; 15。注塑机温控不够稳定、精确; 16。料管逆流或内部有死角; 17。
  射嘴漏料与灌嘴配合不足; 18。  螺杆头(分流梭)不合理或断裂; 19。进料口太小,模穴内流向繁杂; 六、 塑体发脆 1。射出保压不足; 2。背压太小、原料不够扎实; 3。
  背压太大,剪切、磨擦热量增加; 4。射速太慢,未充分结晶; 5。模温太高,原料过火、分解、变质; 6。模温太低,未充分结晶; 7。  射出、保压时间不足; 8。停机时间和周期时间太长; 9。
  储料时间太长; 10。次料添加太多或粉尘太多; 11。原料强度、韧性不够,粘度不够; 12。添加剂不合理,或添加太多; 13。原料未充分烘干; 14。模穴内结构不均匀,结合处太远; 15。模具进料不均匀,冷料井不够; 16。
  
    产品设计内壁太薄,无辐助加强; 17。注塑机温控不稳定、精确; 18。料管逆流或内部有死角; 19。顶出不合理,塑体应力增加,产生破裂; 20。塑体后期冷却处理不当,易龟裂;。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