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省六部制
(一)、短暂的隋朝
1、隋的建立和统一
2、隋朝的建设(兴建两都大兴城和洛阳城、广设仓库如洛口仓和含嘉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的开国(晋阳起兵、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3、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历史地位、统治特点)
武则天 武则天庙
4、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主要政绩)
(三)、隋唐制度的革新
1、三省六部(唐太宗对三省六部制的继承和发展、三省六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全部
(一)、短暂的隋朝
1、隋的建立和统一
2、隋朝的建设(兴建两都大兴城和洛阳城、广设仓库如洛口仓和含嘉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的开国(晋阳起兵、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3、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历史地位、统治特点)
武则天 武则天庙
4、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主要政绩)
(三)、隋唐制度的革新
1、三省六部(唐太宗对三省六部制的继承和发展、三省六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2、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3、从府兵制到募兵制(隋朝对府兵制的改革、唐太宗对府兵制的调整和健全、武则天时府兵制逐渐走向崩溃、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实行募兵制)
4、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并有了以庸代役的规定、唐朝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5、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具体内容、作用和影响)
二、重难点讲解
1、隋朝统一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民族融合是南北得以统一的重要条件(时机成熟);
(2)、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经济条件);
(3)、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和战备(军事条件);
(4)、陈朝的腐败与军纪松驰(客观条件)。
2、隋朝大运河
(1)、开凿原因(为方便军事运输和粮食北运、为加强对南方统治、为方便到江南巡游)
(2)、开凿过程与大运河结构
提示一个记忆方法“一、二、三、四、五”:
一个中心:洛阳
二个端点:涿郡、余杭
贯连三个地域: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至太湖流域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沟通五河流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浙江)
(3)、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如何评价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能吸取隋亡教训,从历代兴亡中总结统治经验,认识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因而励精图治,带来了“贞观之治”这样清明政治时期的出现。
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兴科举,办学校,选拔人才。在历代王朝统治者中都算是突出的。
4、如何评价武则天其人
我们之所以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二是她有作为,注重经济,重用人才,她掌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对她的评价,用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人物的措施,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就要肯定。
5、关于唐玄宗的评价
其前期,实行改革,大有作为,课文所记五项措施对“开元盛世”出现起了直接作用。
但其后期昏庸腐朽,政治黑暗,带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有人说唐玄宗前期是明君,后期是昏君,半明半暗,是有道理的。
6、对科举制如何认识
科举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行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
隋、唐时的科举制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不分士庶,不讲门第,分科考试,凭才学录用,这有利于许多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局稳定。当然,科举制越向后发展,尤其是到明清,越来越体现出其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的一面。
对科举制应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7、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关系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租调制也是开始于北魏,历经数代而到隋唐。隋继承均田制和租调制,并开始有了庸的规定,唐则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只有在均田制基础上才能实行,一旦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8、两税法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它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的背景下实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特点是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其作用有三:一是统一税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二是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或农民对封建政府的人身依附)有所放松;三是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两税法并未得到彻底和顺利实行,因为它不可能改变封建国家的本质,不可能改变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对立和矛盾。
(三)、课后练习答案提示
1、第一节第二题:就本节内容而言,重要影响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完成一次大统一,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二是开凿了大运河,有利于国家统一、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至今仍在水利运输、南水北调、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
2、第一节第三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评价。对隋炀帝开凿运河应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一方面隋炀帝修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联系也包括巡游江都,有令人不齿的目的在内,但另一方面,从运河的历史作用来看,千里通波,为人造福,水之利大矣,这是应充分肯定的。
应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客观历史作用方面去评价,不能因噎废食,一叶障目,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同学们应学会这种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
3、第二节第二题:第一问答案一要回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二要回答他的主要政绩的几个方面、主要措施。
第二问答案是活答,根据自己体会,联系今天实际,你觉得今天我们治国、我们各级干部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如:“存百姓”,以民为本;善于用人,选好干部,德才兼备;坚持改革,实行经济、政治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处理好“三农”问题,发展农业;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重视科技教育,培养人才,科教兴国。
(语言可以灵活)
4、第二节第三题:此题属讨论式、研究式题目,将唐太宗、唐玄宗政绩进行比较,看有哪些相同之处(如重视选贤任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然后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如,看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是否有作为,是否值得肯定,就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否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第四节第三题:第一问中“帝”指唐玄宗,材料一说明两税法使税制统一,国家财政税收有了一定保证。第二问所问,材料二反映两税法并未得到始终如一的严格执行,由于贪官污吏破坏,仍是税外有税,勒索盘剥,百姓赋税负担仍然沉重。
- 返回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