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关于抗战时期伪军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伪军在名义上究竟是隶属于伪满洲国、南京汪伪政府还是日军?

全部回答

2019-06-03

0 0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过几支不同名称的伪军,以下按其成立先后列出。 一、伪“满洲国”“国军”: 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在其侵占的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扶植清废帝溥仪任“执政”。
  1934年3月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  伪满“国军”由附敌的原东北军部队及部分土匪统一编制而成,名义上由伪满“国务院”下辖的伪“军政部”管辖。实际上,伪“军政部”由日本关东军派出的军事顾问团控制一切实权。
  傀儡皇帝溥仪在其“登极大典”中公开宣布,将伪满“国军”的指挥全权委托给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伪满“国军”的各级指挥官多由日本关东军现役军人担任。  1934年至1941年的七年中,伪满“国军”由6万人发展到8万人,而在其陆军中的关东军指挥官则由1800人增加到8000人。
  1945年日本投降时,伪满陆军达到15万人。伪满“国军”的陆军军服与日本陆军军服很象,特别是其军衔标志,与日本陆军1938年以前佩戴的军衔肩章几乎完全一样。  但其军帽与日军有所不同,帽徽则是黄红蓝白黑(逆时针方向)五色五角星。
  伪满海军(江上军)的军服除帽徽外,则基本与日本海军的军服相同。 二、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治安军”: 1937年12月14日,由日本军事占领当局操纵,在北平成立了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这个伪政府中设置清乡总署,由北洋遗老齐燮元任清乡督办兼治安部长,并成立名为“华北治安军”的伪军部队,由齐燮元任总司令。原计划编成107个团,由于日本的限制,实际只编了四、五十个团,约五、六万人。
  伪治安军从德国引进了武器装备。军服也刻意与日军有所区别,颜色为墨绿色,西服小翻领,军官扎领带,帽徽为红黄蓝白黑(逆时针方向。  请注意,与伪满“国军”的帽徽红黄两色顺序颠倒)五色五角星,军衔领章与国民政府军队差别不大,只是把后者军衔领章上的三角星改为五角星。
  有意思的是,这是由中国人(尽管是汉奸)组成的陆军部队第一次采用西服小翻领、扎领带的军服式样。 汪精卫投敌后,北平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南京的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合并。  1940年,正式设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下设治安总署,其部队为“治安军”。
  1943年,汪伪政府决定将伪治安总署改名为绥靖总署,齐燮元被任命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治安军”改称“绥靖军”。其军服与汪伪军队渐趋一致。 三、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军队: 1938年3月28日,日军扶植前北洋政府遗老梁鸿志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
    伪政府下设绥靖部,负责称为“绥靖军”的军队,部长任援道。这支军队着日军军服,帽徽为五色梅花。曾下辖7个绥靖司令,另一个新编绥靖旅和四个绥靖团,总兵力数万。1940年3月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这支伪军也并入汪伪军。
   四、汪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 无论从活动地域,还是兵力数量上说,这支伪军都是中国抗战中最大的一支伪军。  请注意,这支军队称做“和平建国军”,简称“和平军”。
  既不叫“南京国民革命军”,也不叫“国民政府军”。全部由投降的国民政府军队组成,军服除了佩戴“和平建国”四字臂章外,基本与国民政府军队一样。汪伪政府内与国民政府同样设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作为其军队的统帅机关,由汪精卫自兼委员长。
    下设参谋本部、军事参议院、军事训练部、政治训练部、海军部、航空总署等机构。 汪伪政府下辖的伪军中,还曾有“河南皇协军”、“剿共军”等名义的部队。至1945年,这些乱七八糟的名称(包括“治安军”、“绥靖军”等)逐渐不再作为正式名称。
   另外,在今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有德王的伪“蒙疆自治政府”的军队,这支伪军与上述几支相比,编制很大,但人数不多,一个师经常只有三、四千人。   。

2019-06-03

89 0
    指抗日战争时期协助日本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由被占领国家人民组成占领区军队,不同时期各地的伪军名号各不相同,较为著名的有“皇协军”、“保安队”、“警备队”等称呼。由于伪军大多参与了对同胞的战争,因而在有伪军的国家伪军士兵大多受到广泛的指责。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
  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中国军方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  6万人,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与在华日本军队的数量相当,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
  根据统计,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队数量的国家。这个比例造成的奇异现象一直是战后被中国人民诟病的问题之一。 当时在日本占领区有北平和南京两个汉奸政府,这些“伪军”分别属于这两个汉奸政府统辖,但是实际上受日军直接指挥。
     。

2019-06-03

87 0
    抗战时期的伪军有:伪满军,伪蒙军,汪伪军,华北的伪治安军(又称皇协军)。 汪伪军自称国民政府军,主要为国民党军的降军,而华北的伪治安军的头目多为北洋余孽,名声很差。这两部分伪军彼此芥蒂很深,难以整合到一起,日本人也乐得见到这种情况。
   伪蒙军是德王的蒙疆自治政府属下的武装,在察哈尔和绥远地区活动。   伪满军是“伪满州国”的“国军”,身着日本军服,装备日式武器,有日本军事顾问参与指挥,在关内参战时是以“外国军队”的身份出现,不受汪伪政权的节制。
  八路军在统计日伪军实力时往往将伪满军计算在日军总数内。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