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1-6年级总复习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全部
小学数学1-6年级总复习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
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0。
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 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 b=b 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 b) c=a (b 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 b)×c=a×c 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 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五 应用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
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 46=87 人甲班为 9 4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 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 1 =18 辆 18 × 5 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
列式 63-29 ÷ 3-1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16-9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
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
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
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 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 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 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 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 1 棵树=总路程÷株距 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
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20 支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
列式为 25-5 ÷ 12-10 =10 支 10 × 12 5=125 支。给个采纳。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