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散文

求名家散文和诗歌鉴赏

散文要三篇著名的,不要太长 诗歌鉴赏要8篇(就是像语文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部分一样,有原诗,有题目),谢谢了

全部回答

2018-11-09

0 0
    1、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中第二句的“敌”能否换成“对”?请说明理由   答:不能。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冷清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冷清凄凉的情状。
  抒发了世人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2、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个字?为什么?说明理由   答:咽、冷。山中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岭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岗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请简析。   答:此诗描写的是诗人登江阴浮远堂遥望国土时而产生的深沉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通过登高望神州来表达山河破碎的痛苦,别出心裁,通过写望之不忍,希望有山遮住视线偏偏不得结果又不能不面对眼前现实的痛苦,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
       4、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赞颂孙权有何用意?   答: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弱苟安。
       5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答: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突出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
     6、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夜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便将形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便将形象。表现了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绵延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予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7、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   答:本诗展示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出早梅生存环境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的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8、提葡萄图(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饱受辛酸怀才不遇而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以往生活的辛酸也突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智华中葡萄也只自己的超人才智、怀才不遇。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之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散文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散文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