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有粮食危机
2008年2月26日至3月19日,农业部组织力量对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个品种进行全程跟踪调查研究,形成一个总报告《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9个子报告。这份报告,详细研究了农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分析了在各个环节中的利润分配情况。 根据该报告,扬韬略做分析如下:
1、粮食:种植成本0。69元。
农民获利0。055元,加工经销环节获利0。09元,超市环节获利0。05元(稻谷)。
需要说明的是,农民种植粮食的过程,长达三个月到半年,要承受天灾的风险,投入0。 69元,其毛利率还不到10%。而加工和超市环节的投入时间少,但毛利润超过农民。
相比中国工业企业约25%的销售毛利润,相比...全部
2008年2月26日至3月19日,农业部组织力量对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个品种进行全程跟踪调查研究,形成一个总报告《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9个子报告。这份报告,详细研究了农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分析了在各个环节中的利润分配情况。
根据该报告,扬韬略做分析如下:
1、粮食:种植成本0。69元。
农民获利0。055元,加工经销环节获利0。09元,超市环节获利0。05元(稻谷)。
需要说明的是,农民种植粮食的过程,长达三个月到半年,要承受天灾的风险,投入0。
69元,其毛利率还不到10%。而加工和超市环节的投入时间少,但毛利润超过农民。
相比中国工业企业约25%的销售毛利润,相比房地产企业近40%的销售毛利率,农民怎么可能有积极性去种粮呢?
2、生猪:百公斤肉猪成本1332元。
农民获利368元,加工商获利49元,超市获利109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我国肉类产量从前年的8050万吨骤然下降到6800万吨,降幅超过1200万吨。下降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猪肉供应。
在猪肉价格暴涨后,农民按照17元每公斤的价格出售毛猪,获得的利润是368元。但是,去年,养猪成本比前年大幅度增加508元。它的潜台词就是2006年养猪户整体是处于亏损边缘。
同样道理,养猪的时间长、风险大,加工商和超市周期短、风险小。
但他们获得利润却并不少。
3、蔬菜:每斤蔬菜成本0。86元。
农民获利0。16元,经销商获利0。1元。超市获利1。7元。
蔬菜的种植周期最少也要2个月,但农民的利润不过区区0。
16元。相比之下,超市的利润,10倍于农民。
从上述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在主要食品构成中,农民承担了最长的周期、最大的风险,获得的基本上是最低的利润。它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
报告摘录的部分价格
农民出售一斤西红柿1。
40元到超市零售价3。8元
农民尖椒出售价1。25元,超市6。5元;
农民油菜出售价0。40元,超市2。20元;
黑龙江农民普通粳稻出售价0。76元,超市大米折稻谷售价为1。
63元;
农民的牛奶出售价1。40元,超市2。86元。
中国粮食研究系列之二:农民收入只有2%来自种粮
辛苦一年,农民有多少利润呢?不妨计算一下:
1、粮食每斤0。
055元的利润,2007年,中国产粮食50150万吨,比1998年(注意,10年前)的产量略低1000万吨。由此推算,农民种粮的利润是550亿元。
2、猪肉每斤1。84元利润,假设牛肉和羊肉等利润与此相当,则2007年中国产肉6800万吨,利润2500亿。
3、根据2006年的数据,中国的蛋、奶、水产品和海产品的总产量1。4亿吨,蔬菜的数据暂时没有找到,我们假设其总量合计2亿吨,按照每斤0。5元算利润,则合计利润2000亿元。
以上合计,农民可获得纯收入约5000亿元。
如果再加上其它经济作物如水果,肯定还会更多。200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2。15万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4。24万亿元。按照产值去推算,农民的利润绝对不会达到1万亿元。
2007年,我国非农业人口总量7。
27亿元。按照人口平均,人均农林牧渔业的产值5830元。想一下,一个农民(包括林业、渔业、养殖业),一年辛苦到头卖出的粮食、肉类、经济作物等,合计不过5830元,就算按照20%的利润率计算,人均利润才只有1166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多出来的3000元是哪里来的呢?第一,农村的工业化,包括食品深加工和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如大邱庄、南街村、华西村等,都有大量的工业。
第二,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所获得的辛苦钱。
如果这样算起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其中来自于种养殖的只有1000元,占总量的25%。其它3000元,来自于打工和工业的收入。
换言之,农业,在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只有区区四分之一的分量。
如果再集中到粮食上,更荒唐的事情就出来了:农民种粮的利润只有550亿,相当于人均76元。我们就算按照80元计算吧,那么,它在农民收入的结构就只有2%。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农民每赚100元钱,其中只有2元来自于种粮食,有23元来自于养殖业和其它经济作物,另外75元来自于工业和服务业。
既然如此,种粮食,对农民不就是根本无足轻重的事情了吗?任何一个人,当然更在乎自己收入最大头的部分。
农民100元的收入就有75元来自于工业和城市打工,当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城打工了。23元来自于养殖业和作物收入,当然会有很多农民在乎养猪、种水果蔬菜、养鱼养虾什么的。至于粮食嘛,只有2元,可以忽略不计的,谁还会去上心呢?
更可怕的是,在上述收入结构中,风险最大的,恰恰就是种粮食。
粮食多了,价格会跌;粮食少了,国家不让涨价;天灾随时会发生,虫灾谁也无法预料;付出的精力最多,投入的周期最长;农药化肥除草剂、种子浇水和运输,所有的都是按照市场价在暴涨,成本根本无法控制。于是,农民种粮,就变成了最不划算的一件事情。
所以,很多农民之所以还种粮,其实第一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口粮需要,不必花钱去买。至于种了粮食去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于是,这个只占农民收入比重2%的粮食种植,遭到农民的最大轻视。
他们现在种粮,其实只是出于农民的一种传统而已!但是,恰恰这个2%,这个在全国GDP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粮食,却变成了可以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现在,全世界面临粮荒了,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粮食研究系列之三:农民理性之后的危机
农民对于种粮失去积极性,并非自今日始。
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到3。047亿吨。此时,正值农村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结果仅用了6年时间,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4。07亿吨。短短6年时间,粮食产量增加1亿吨,增幅逾30%,这是政策带来的了不起的成就。
但4亿吨产量达到后,在这个水平徘徊了整整5年。1989年,粮食产量也只有4。07亿吨。随后,又用了7年时间,在1996年,粮食产量再次增加1亿吨,达到了5。04亿吨。相比此前的最高产量,相当于12年时间才有所突破。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竟然徘徊了12年没有突破。1998年最高只有5。12亿吨。2003年则只有4。3亿吨。这个水平,仅相当于1991年的产量。
1996年以来的12年,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谁都心中有数:全国粮食的平均出售价格,1995年为1。
50元/公斤,但到2000年已下降到不足1元/公斤,下降了36%,而此间物价涨幅超过10%。农民种粮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而不再种地。春运开始了,每年春节有数千万农民返回老家过年。
为什么?因为1996年的时候,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不再依靠粮食了!
1996年,农业总产值1。35万亿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1。48万亿元。7年时间,农业产值几乎没有增加。这既反映了农业产出的下降,更反映出这段时间粮食价格没怎么涨。
粮食价格不涨、产量上不去,化肥农药价格却在涨,农民收入降低,种粮积极性当然降低了。
2007年,农业产量之所以提高了,与国家取消农业税不无关系。农民负担降低了,种粮积极性略有提高,加上种子质量的改善,产量增加一些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此时不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一任农民种粮缺乏积极性,中国的粮食产量要达到6亿吨,恐怕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能看到!
农民是理性的。
1978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只有1397亿元,其中,农业1117亿,占比80%。
1996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23万亿,增长15倍,其中农业产值只有1。35万亿,占比降低到60%。换言之,粮食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鱼蛋肉奶和其它产品的增速。到2006年,农林牧渔总产值4。24万亿元,农业则只有2。
15万亿,占比进一步下降到50%。农业,一个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一个年年被一号文件提到的产业,却沦落成一个步步后退的、几乎被边缘化的产业。短短30年时间,在农林牧渔的占比竟然从80%下降到50%,原因何在?粮食价格没有跟随其它产品同步上涨是根本原因!
所以,2007年开始的猪肉价格上涨,其实只是农民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所有一系列结果中的前兆而已:养猪不赚钱,农民就不养猪,一旦大面积不养猪,竟然能然全国肉类供应一年减少1200万吨,相当于全国人均减少了近20斤猪肉供应!猪肉如此,粮食又会如何呢?
为此,扬韬选择了几种主要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肉、奶、禽蛋、水产品、海水产品等,汇总之后除以各年年底的人口数字,即可得到各年份中国人均食品供应数字。
1986年,人均404公斤,其中粮食364公斤,占比90%。也就是说,1986年,每个中国人能每天占有1公斤粮食、0。1公斤其它农副产品。
到20年后的2006年,中国人均占有上述产品550公斤,其中粮食378公斤,占比降低到69%,不到70%。
此时,每人每天的粮食供应1。03公斤,其它副产品0。5公斤。它表明,我们占有粮食的水平基本没有增加,但大幅度增加了肉蛋鱼的供应。
所以,表面看来,粮食供应减少似乎关系不大,吃鱼肉蛋即可。
但是,鱼肉蛋哪一样不消耗粮食呢?!一斤肉,至少要消耗2。5斤粮食,一斤蛋要消耗1。8斤粮食。我们按照上述农副产品每斤需要消耗1。5斤粮食计算,那么,中国人均占有的表观粮食数量从1986年的1。
15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1。78公斤。但是,实际粮食占有量稳定在1公斤,则意味着人均每天1公斤粮食,是我们的温饱线。按照目前的水平,4。7亿吨粮食,是我们的及格线。年产量低于这个水平,势必引起粮食缺乏。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2005年-2006年,除了奶的产量仍然增速较快外(2006年增速逾20%),其它产品显然达到了增长的极限。禽蛋、水产品、海水产品的产量增幅只有1-5%。由于产量跟不上,所以价格涨幅就大。
老百姓吃不起这些东西,消费量就会下去,对粮食的需求自然上升。粮食供应问题就变得格外敏感、格外重要。
在耕地无法大量增加、种子无法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在化肥农药价格一涨再涨的情况下,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在国家储备粮隐现问题的情况下,在全球粮食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中国农业的发展,一切取决于今年的天气了。
如果天气不好,粮食减产,粮食危机将随时显现。
中国粮食研究系列之四:应对粮食危机
事实上,即便今年天气正常,我国的粮食供应也面临危机:
1、全球粮食涨价后,我国刻意压低粮食价格,导致我国粮价与周边国家差距在2倍以上甚至高达4倍。
这势必导致粮食走私的猖獗。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只有53天,而去年初是169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消耗当期产量后还消耗了116天的储备,大致是3-4天消耗一天储备。如果粮食产量不增加或者粮食消耗不降低,现有储备也许将在半年后达到临界点,粮食价格涨幅难以估量。
我国粮价再不涨,粮食外运的数量可能会迅猛增加。
2、种子、农药和化肥价格暴涨后,农民手里的钱却不值钱,农民一定也必然会少用化肥、少用农药、减少优质种子购买。浇水、运输都要用到汽油和柴油,现在它们的价格也在大涨,加上人工上涨,农民自然会减少投入量,它的最终结果就一定是导致减产。
夏粮不减产,秋粮也会减产。
3、养猪的利润目前很高,势必导致农民今年增加养猪投入,去年减少的1200万吨肉类供应一定会补回来。而其它农副产品包括蛋和鱼的产量也会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至少要增加3000万吨。
如果粮食产量与去年持平,也是粮食供应紧张了。
4、中国的粮食储备究竟多少,值得深思。按照目前的说法,中国的粮食储备大约1。5-2亿吨,有的乐观说法是2。5亿吨。这个数字,恐怕有一定问题。
首先,我国的陈化粮在去年就基本都变成酒精了,酒精汽油已经无粮可吃。其次,粮食价格的长期低迷导致各地粮库收粮积极性不高,但上报的储备粮数字却能换来大量国家补贴,因此,各地都有积极性多报储备。第三,根据一些记者调查和媒体的披露,不少地方的储备粮库实际储备粮数字并不高。
再者,据说有些粮库管理者自己偷偷把粮食给卖了,在赚取储备补贴的同时,还可以在下一季收购时低价补仓,可以赚些差价。从中国实际看,每月粮食消耗大约4000万吨,按照3个月的储备粮计算,最少也应该保持1。
2亿吨。我国的储备是否充分,也许10月底之前就能看出端倪。
为了解决我国的粮食危机,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1、严格禁止出口,坚决打击粮食走私,把有限的粮食留在国内;
2、全面禁止用粮食制造酒精汽油,全面限制白酒生产,降低粮食消耗;
3、抓紧提高全国范围的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得到实惠。
如果每斤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2毛钱,每吨不过400元,农民可以多得2000亿元,使得农民粮食利润占比从2%提高到10%,成为农民改善收入的重要环节。至于粮食收购之后的流通环节,可以保持不变,以此实现物价的平稳过渡。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针对粮食收购由国家直接补贴给农民。
4、限制农化物资涨价,实行国家指导价,降低农民投入的成本。
5、适当控制肉蛋奶的市场价格,让养殖业的利润降低一些,可以减少对粮食的消耗。
毕竟,中国人吃粮食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少吃点肉,就可以多吃一点粮食。
6、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粮库严格检查,处罚一批违规者,充实储备粮,以此应对未来1-2年可能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如果我们真的有2亿吨的粮食储备,而且经得起任何检查,方可真正让百姓放心。
回想过去十几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回看过去10年石油价格涨11倍的经历,我们不能不感慨,全球粮食危机其实早就在悄悄酝酿。爆发点在今年,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愿,我们这个粮食大国,能从容应对这次危机,实现国泰民安。
后记:从投资策略看,扬韬倾向于在期货市场做多粮食,持有粮食多头仓,同时作空有色金属和黄金。其潜在逻辑是:全球粮食危机将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进而推动全球通胀。通胀达到临界点后,全球经济或将陷入衰退,对资源的需求应该降低,资源价格会有所回落。
而粮食价格,将是本轮周期中最后见顶的。中国的粮食价格目前还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但远期粮食期货价格目前定位未必合理,故持多头仓风险相对较低。
但看多粮食价格,并不意味着粮食类上市公司有了多大的投资价值,因为粮价上涨,更多的是成本推动。
目前中国股市的几只粮食类股票的投资价值并不高。与其买粮食股,不如直接在期货市场做多粮食。这是应对危机之道。
而我国粮价能否平稳,除了取决于政策调控,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天气。夏粮和秋粮产量多少,会对粮食价格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对此,不妨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