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生特点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侵染途径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 (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 ...全部
发生特点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侵染途径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 (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 (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 (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 (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发病原因及条件
(1)春季低温多雨,温室内高湿。
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灰霉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6一23℃,25℃以上的气温即不利于病害的蔓延。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病害极易发生流行。 (2)病菌基数高。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蔬菜的需求猛增,出现了种植番茄的专业村和专业基地,由于品种单一,倒茬困难,致使连作现象非常严重,多年的连茬栽培使田间灰霉病菌基数逐年增多。
(3)蘸花传病。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从残留的花瓣处侵染的最多,其次是从柱头侵入。在用激素处理使子房增大的同时,使花冠的花瓣和雄蕊也残留在粤片与果面的夹缝中,而且能够长时间不萎蔫,保持天然的绿色。
因此,番茄蘸花造成了后期果实蒂部花瓣及脐部柱头的残留,进而成为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的初侵染位点。 (4)栽培不当。一方面是田间定植密度过大的田块,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湿度增加,有利于发病;管理不及时,未能打顶、打杈而造成枝叶茂盛、徒长型的植株,其病害尤为严重。
另一方面是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营养不良、脆弱的植株抗病力变差,很容易受感染。 (5)品种原因。花期是灰霉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在生产上采用的一些早熟高产品种,生育期长,花期也相应延长,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加。
(6)光照减弱引起番茄灰霉病。温室薄膜覆盖,其光照强度仅为自然光的40%一50%,有些使用旧薄膜的温室则更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有效地防止番茄徒长,而温室中番茄长期处于弱光环境,导致长势弱,抗病性降低。
另外,光照射一般对灰霉病抱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温室内光照环境则削弱了这种作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