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熊猫为什么会有犬齿?

是吃竹子的动物,为什么会有犬齿?

全部回答

2011-03-26

0 0
    熊猫是杂食性动物,牙齿既有臼齿也有犬齿,臼齿符合植食性需要。犬齿符合肉食性需要,熊猫吃地鼠和田鼠,一般不吃虫子的。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从食性看似乎应该划入“草食动物”之列。
  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物种进化的观点来分类,它们却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动物。  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你看,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与虎豹豺狼等猛兽同属一个大家族。
  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
      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的“大有人在”。
  与大熊猫血缘非常接近的熊类,不是也变成了荤素不论的“杂食动物”了吗?。

2011-03-26

112 0
    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不仅如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
  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  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但是,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
  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为了揭开谜底,科学家历时5年,寻找线索。 杨光友教授告诉记者,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5年前,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资助下,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开展了“大熊猫消化特点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在前后几年里,研究人员开展了严格的取样工作。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中,他们采集了23只大熊猫的粪样、5只大熊猫的胃液,最终他们在大熊猫的胃里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
   食草动物特有的纤毛虫,为何出现在肉食动物体内? 据了解,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肉食性动物的胃里怎么会有纤毛虫呢?”杨光友教授对记者表达了他们当时的不解。而正是这个疑问,直接促使他们将目光锁定在纤毛虫上。 他们分别采用直接镜检和碘液染色镜检法进行原虫检测,结果,在大熊猫胃内发现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
  目前,“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知5只大熊猫胃内纤毛虫的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据估计,大致是两个新种。   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对于费立松、杨光友两位大熊猫专家来说,在大熊猫胃里发现纤毛虫,如同找到了大熊猫怎样消化竹子的钥匙。 费立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尚属首次。
  这为探讨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价值巨大。  ” “通过对比分析,肉食动物大熊猫之所以能够以竹子为主食,就是因为体内含有纤毛虫的缘故。
  ”杨光友对记者说,“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发挥作用,促使熊猫消化掉那么坚硬的竹子,但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全部的秘密。” 此外,有专家认为,大熊猫消化道疾病较多,此项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