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冬至在地理方面的意义

全部回答

2009-12-11

0 0
    冬至的地理意义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落有10小时左右。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各个地区白天渐增长,谚语中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冬至之后北半球白天时间变长。   由来 冬至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日短”、“日短至”之说,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 数九 冬至日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民间流传这样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季节划分 欧美国家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中国的冬季从立冬开始,略微偏早】。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
  

2009-12-06

139 0
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