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保护地球环境(做科学家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显现——电力持续短缺、煤炭供应紧张、石油价格飙升、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环境污染程度加深……巨大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道路。 第一,政府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资源短缺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不考虑的一件大事。 正因如此,国家把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07年夏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某...全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显现——电力持续短缺、煤炭供应紧张、石油价格飙升、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环境污染程度加深……巨大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道路。
第一,政府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资源短缺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不考虑的一件大事。
正因如此,国家把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07年夏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某些特殊情况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
通过空调限温这一细节希望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效法,再放大为全民节约资源的共同行动,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入人心,蔚成风气。节约资源,各级政府都应该作表率。节约资源的国策是政府定的,落实这个国策也需要政府做大量工作。
身教重于言传。政府机关在每件具体事务中注意节约,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第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世界环境日07年新主题:冰川消融 后果堪忧 。 地球变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扭转地球变暖的趋势,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温室气体其中危害巨大的是汽车的尾气排放。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
汽车排放的废气数量急剧增长,使汽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步行和骑自行车。 第三,重视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每年垃圾总量约5亿吨,价值250亿元,其中32%为生物垃圾,18%为塑料垃圾,8%为纸垃圾,4%为纺织品,3%为金属,1。
5%为玻璃制品,而这些占量2/3以上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一吨废纸可造纸800公斤;一吨废塑料可炼汽油700公斤;易拉罐和玻璃瓶再生可节约物质成本的90%以上;一次性木筷可以用来造纸;生物垃圾可制成优质肥料;不能回收的纸屑、布头等仍可燃烧发电。
因此垃圾是害也是宝。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是终将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原料矿藏。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最少排放和资源最佳循环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形态的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者,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行动起来,将垃圾分类存放,用实际行动保护好提供我们学习的绿色家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四:减少塑料污染,提倡绿色购物。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
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随处可见塑料袋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如果使用更加环保的菜篮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那么不但减少了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第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境的保护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很多事情我们能够做到,如: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 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