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也称味之素(商品名称),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全部
味精,也称味之素(商品名称),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而且都是有鲜味的。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这个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为市场上增加了一种安全又富有营养的调味品,用了它以后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
。收起
谷氨酸纳,分子式是C5H8NO4Na 味精是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的: 1)1908年左右 海带提炼,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全部
谷氨酸纳,分子式是C5H8NO4Na 味精是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的: 1)1908年左右 海带提炼,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
2)由于成本过高,转而研究并成功用用大豆和小麦这些廉价的原料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很畅销。 3)日本的味之素进入中国后,一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
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我很好奇,到这里为止,这样制造出来的味精和原来海带提炼的味精是同一个味道吗?不得而知了) 4)之后日本又继续研究和改进味素的提炼方法,总的来说,两个方向,一个是减低成本(3吨小麦就能生产1吨味精),二是提高鲜味的浓度:强力味精,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超鲜味精,主要化学成分2—甲基呋喃苷酸。
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 味精是否对身体有害,这个还是一个争论,势力庞大的生产业者坚称味精不但无害,而且还促进大脑发育。消费者则多相信,味精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至于味精对身体是否有害,其实看生产过程就知道了。
收起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 味精不是化学合成品 专家认为...
味精,既是一种调味品,也是一种营养品,因为它的成分谷氨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