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诺门坎战役苏军战机的火箭弹和撞毁日军战机问题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坎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不过此役后人提及甚少,诺门罕战后,苏联深陷欧洲战场,此战很快被湮没于浩瀚的卫国战争重大战役中,鲜有提及;日本在国力、军力强盛之时,尽占天时地利攻击苏联,不料关东军险些蚀光了老本,自然更不愿宣讲;伪满洲国二战后灰飞烟灭,残渣余孽作鸟兽散,也无多少记录;蒙古虽称此役为建国后惟一一战,但宣传有限、影响不大。
  因此,诺门罕战争世人知之不多,国内有关此战的研究和公开出版物更不多见。2005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从日本、苏联、中国多角度透析诺门罕战争的纪实图书——《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
  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
  ”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
  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是百度 朱可夫吧 诺门坎战役片段。
  有两个问题: 1、战役发生在1939年,苏军战机用火箭弹打下了日本战机,打败了日本空军,那时的火简弹是否比航炮利害?是否比航炮打的远、打的准?为什么此后的米格15、米格17没有装备火箭弹而是采用航炮? 2、苏军飞行员驾驶战机从正面撞毁了日本战机,而自己却能安全降落,可信度有多高?在什么条件下才不会出现同归于尽? 。

全部回答

2009-04-11

0 0
V-1V-2也好,216或217也罢,都是火箭,还没具备导弹的性能,精确度都相当差.特别是V1和V2,还没研制成功,假若成功后打出去有没有现在的火箭弹准确还是个问题.

2009-04-11

47 0
事实上经过训练,使用无制导火箭命中率还是很高的。朝鲜战争时,美空军在袭击志愿军后方时,就曾多次使用火箭弹,据洪学智等回忆,其命中率非常之高。当时志愿军曾在公路边依山挖掘了很多防空洞,但美军飞机曾多次将火箭弹打到洞里来,后来志愿军不得不将洞多转一个弯。

2009-04-10

36 0
呵呵,原来德国的V-1、V-2是前苏联导弹的山寨版本。前苏联的导弹1939年就参加实战了,德国的导弹1945年还没发射出去,能不能发射还是个问题,精确度就更无从说起了。

2009-04-10

49 0
    1,火箭弹不能说比航炮厉害。主要是当时火箭弹还是一种新型武器,日本人对这个根本还没思想准备。火箭弹也许比航炮是打得远,但一定没航炮准。对于飞机上如何运用它,苏联也是在摸索。
  由于当时战机速度还是比较慢,那么在合适的时机,突然集群齐射,是可能取得战果的。楼主查一下,50年代在导弹实用之前,为了提高对大型轰炸机的拦截威力,有很多截击战斗机是装备火箭弹的,甚至有核战斗部的火箭弹。
    那为何后来战斗机很少用火箭弹空战呢?因为火箭弹的飞行速度还是比炮弹慢么,欺负又笨又大的远程轰炸机也就罢了,想打中喷气战斗机基本不可能。所以后来火箭弹走了两条路,一是加导引头变身导弹,二是用于最适合他的工作----对地攻击。
   2,首先肯定一点,空中撞击能否在撞击后存活,与技术飞机没什么关系,全凭运气做主。  所以说撞下对手比和对手空战更需要勇气。什么条件才能存活,例如,我的战机去撞你的战机,没头对头撞住,但在错开时,我的尾翼捎到了你的螺旋桨,我的飞机受伤了,但还能飞回去,你的飞机没螺旋桨了,只能掉下去。
  可信度有多大,楼主还是自己判断吧。

2009-04-10

48 0
    苏联研制火箭或导弹成功比德国早10年左右,且投入了实战,并取得了理想的战果。?怨腣-1\V-2基本研制成功时比苏联投入实战的火箭弹晚了6年,还没投入实战就夭折了。转一贴供参考。
   我们都知道,苏联人很早就开始玩火箭,据说最早的空对地火箭弹就是苏联RS-82,1933年装备I-15,I-16和I-153战斗机,轰炸机则装备更大的RS-132火箭,1939年在远东的日苏战争中,苏联空军不仅使用了火箭对地攻击,据说还对空打下过日本轰炸机。
     但是更过分的是,他们在二战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巡航导弹了。 06火箭 1933年,苏联国防与劳动委员会把原有的气体动力实验室和反作用运动研究组合并成喷气推挤研究所(RNII),科罗廖夫担任副所长,主持火箭研究工作。
  就在同年,他领导研制了06/1型飞航式火箭(Vehicle 06/1),并在1934年初进行了成功试射,06/1火箭没有控制系统,通过地面上一段20米长的木制轨道滑行起飞,火箭沿着60度的角度爬升,到达弹道顶点后开始滑翔,并计划在滑翔中用无线电引导火箭飞向目标。
     1934年5月5日,火箭成功的飞行了大约100米。为了进一步试验,RNII的技术人员为火箭设计一个简易控制系统,但是5月24日以后的试验却是失败的,火箭的飞行惊人的不稳定,不仅经常严重偏离航线,甚至还出现转圈,大回转,不断侧飞等一系列特技动作。
  试验结果表明06/1火箭的巡航飞行几乎是不受控的,必须仔细为火箭设计一个可靠的飞行控制系统。  同年9月,科罗廖夫主持下开始研究三个新型可控飞航式火箭,分别是06/2,06/3,06/4、 216火箭 06/2火箭被命名为216(Object 216),计划是一种火箭推进到高空,然后滑翔飞行的81公斤巡航导弹。
  人们在06/1的飞行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升级,设计了副翼飞行控制系统,还安装了一个2轴稳定陀螺仪,216火箭使用OP-2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是酒精和液氧)。  此外,RNII的科学家也计算了火箭重心变化对自动驾驶仪的影响,改善了火箭的动态飞行稳定性。
   1936年5月9日,一枚新的216火箭在60米长的新导轨上进行试验发射,火箭离开导轨后稳定的沿陡峭的斜线爬升至600米后爆炸了。216火箭进行4次试验,一枚由于自动驾驶仪故障进行了一次绕圈飞行,其他的火箭最远飞出15100米,但是也偏离预定航线1400米。
     这表明对于火箭滑翔飞行的特性,人们了解的还是太少了,此后RNII的科学家对此进行大量试验和计算。216火箭原本计划在10月重新试验,还为它设计了一个弹射起飞装置,但是人们很快放弃了它,开始重新设计新的火箭,216火箭方案在1937年正式废弃。
   216火箭 [attachment=548918] 212火箭 在216火箭上积累的经验应用到新的火箭——06/4型火箭,后来被命名212火箭,212火箭有一个新型带有3轴稳定系统的GPS-3型自动驾驶仪。
    为了抢救飞行数据和重复使用仪器,还装了一个回收用降落伞,此外发动机也换成格卢什科设计的ORM-65火箭发动机(液氧-煤油)。1936年8月2日,212火箭完成了最后设计、 1936年11月17日,两枚212火箭成功进行了发射试验,火箭是从弹射的滑撬上点火起飞,因为计划中导弹应该由TB-3重型轰炸机携带,在空中发射的。
    此后1937年到38年间,RNII一直在试验212火箭。 但是在1938年5月28日,一枚212火箭在试验中爆炸,科罗廖夫也在爆炸中受伤,此时正值大清洗时期,两天后,科罗廖夫和格卢什科以通敌破坏的罪名被逮捕。
  团队其他成员继续试验212火箭,他们放弃了不可靠的ROM-65发动机,重新设计新的控制系统,在1939年又进行两次试验,一枚在爬升到250米时过早的打开降落伞,另一枚飞行很不稳定,研究小组无法解决偏航问题,此后212火箭也被废弃了。
     212火箭 [attachment=548919] 301火箭 在1937年,科罗廖夫的团队就开始将212火箭进行机载试验,安装了无线电控制系统的212火箭被命名301方案,军队要求301火箭不仅能打击地面目标,还要求能攻击空中的飞机(空对空导弹?!!这一要求后来发展成48火箭和217火箭)。
     301空对地/对舰导弹将在TB-3重型轰炸机翼下吊挂,导弹发射后由载机用无线电控制,控制者目视跟踪导弹,并遥控击中地面或海上目标。 研究团队曾经把一枚216火箭装上无线电遥控装置,进行空中试验,并通过一个发烟装置跟踪火箭轨迹,证明无线电制导系统是可行的。
    但是在科罗廖夫被捕后,计划就基本没什么进展了,在39年被终止了。 [attachment=548944] 217火箭 RNII在发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同时,也一直在研究固体火箭。
   在1935年1月,RNII的一些研究小组也在同时研究很多种布局的液体火箭,这些多种类型的试验火箭被成为48火箭,而令人感兴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与48火箭结合后,就成为217火箭。  217火箭结合无线电制导技术和自动驾驶仪,就成为最初的空对空制导导弹雏形。
   RNII为了解决火箭高速飞行的稳定性,试验了很多种布局,其中很多是三角翼,RNI在此积累了大量三角翼火箭的飞行数据,这些经验将在未来的时代发挥作用。 217火箭最后的方案是217/2型,1936年11月9日开始进行飞行试验,巨大的弹翼使217/2火箭得到了很好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虽然试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继续下去。
     1933年到1939年,苏联喷气推进研究所RNII试验了多种液体和固体动力飞航式导弹,与之配套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制导系统,此外还研制了固体助推火箭,火箭动力飞机和喷气推进技术。
  RNII在这些项目里培养了一大批年青的火箭研究人员,他们的努力扩展了苏联在这一领域研究视野和方向,积累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些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二战之后成为苏联火箭领域的核心骨干,为苏联在军事和航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些数据 - 216 212 217 起飞重量, 千克 81 165-230 120 长, 米 2。3 2。59 2。27 翼展, 米 3 3。  05 2。
  195 机翼面积,平方米 发动机推力, 千克 100 150 1,85 飞行距离, 米 15,100 - 6,800 起飞速度,米/秒 36 - - 最大速度,米/秒 180 280 260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2009-04-10

50 0
    1、前苏联是最早研制火箭导弹并投入实战的。1933-1939年研制成功了212、216、217三种型号的火箭弹。其中217火箭采用无线电制导和自动驾驶仪相结合,就是早期的空对空导弹,最大射程超过15千米,肯定比航炮打得远,但精度不好说。
  诺门坎是大机群作战,且那时是螺旋浆战机,速度慢、机动性差,精度差点无关紧要,导弹发出去,总能碰上敌方战机。    米格15-米格19是喷气式战机了,速度快,机动性好,很容易规避早期的空空导弹,这可能是苏联人经过反复试验才没装备空空导弹的。
   2、苏联空军从正面将日本战机撞毁而自己能安全着陆。一是苏联战机比日本战机块头大、机体结实、性能好。二是苏军战机选择日本战机的某个脆弱部位,用自己战机坚固的部位撞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