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孩子唠叨会招致怒气?
一个13岁的女孩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我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就慢慢下降了。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艺》或者《故事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作文选。 我当然觉得很内疚,作业还没做呢,所以决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写作业。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我手上的课外书,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 ”我赶紧心虚地回答:“看完这篇就写,也就十分钟。 ”“十分钟,这可是你说的。” 妈妈离开了不到三分钟,又过来了,说:“快看完了吗?不快点写作业,又要写到晚上 12点了。”我没有理她,继续看我的书,心里有点烦。我听见妈妈继续...全部
一个13岁的女孩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我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就慢慢下降了。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艺》或者《故事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作文选。
我当然觉得很内疚,作业还没做呢,所以决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写作业。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我手上的课外书,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 ”我赶紧心虚地回答:“看完这篇就写,也就十分钟。
”“十分钟,这可是你说的。” 妈妈离开了不到三分钟,又过来了,说:“快看完了吗?不快点写作业,又要写到晚上 12点了。”我没有理她,继续看我的书,心里有点烦。我听见妈妈继续在客厅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你倒好,拿着这书那书瞎看,作业写到深夜,时间不够了就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
”我越来越烦,想想也是,成绩越来越差,作业很难,写起来很费劲,真泄气!妈妈还在旁边唠叨,书也看不下去了,我开始写作业,不到十分钟,就有写不下去的感觉,偷偷拿出那本书,提心吊胆地又看起来……当然,我又挨了一顿说,结果是那天的作业到12点也没有做完。
在上述案例中,女儿说好了十分钟后就开始写作业,妈妈应该相信她,等到十分钟过后如果她还没开始写,再提醒也不迟。回家了该写作业,这个道理女儿是懂的。妈妈的提醒让她有些内疚,这种内疚感会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错误。
可是,妈妈太心急了,她不停地唠叨使女儿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终于超过了女儿所能忍受的限度,使女儿的内疚感消失,代之以厌烦和逆反心理。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生活,都会听到不少学生这样议论:“我家里人真是啰里啰唆,我干了点不对的事,就唠叨个没完没了,真是烦死了。
,,“我爸爸妈妈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连我的零花钱怎样花也要过问,真讨厌!”爱唠叨的父母的确不少,当然,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听父母唠唠叨叨,有的爱说爸爸妈妈得了“嘀咕病”,更有的与父母顶撞,闹得大家心里不愉快。
爱唠叨的父母们,你们是否认真想过,孩子为什么讨厌你们唠叨呢?而你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点呢?父母关心子女的功课虽然是正常且应该的,但如果经常在他们身旁督促,或唠叨不休,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干扰孩子的读书情绪,令他们觉得像是罪犯般被人监视着一举一动。
事实上,不少父母为了减轻孩子沉重的功课压力,都很愿意协助孩子做功课。通常最常见的是坐在孩子的身旁看着他学习,一会儿提醒他字要写得端正,一会儿又说那个字写错了,一会儿端茶,一会儿倒水。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惹孩子反感,使他们坐立不安,无法专心读书。
从孩子方面来说,假若挨骂变成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对任何的责骂都感到无动于衷,同时也会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甚至连说话都表达不清楚,而父母的责骂与劝告也会变得毫无效果。没有耐心的母亲,常常会嫌孩子做事慢吞吞,又做不好,由于看不顺眼,便不停地唠叨。
唠唠叨叨地骂孩子,会使孩子不愿意接近父母,父母也会觉得这孩子不可爱。对于精神散漫,无法专注于书本的孩子,再多的唠叨和督促都不能奏效,反而会令情况恶化。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对待孩子要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要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是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其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都顺自己的心愿办。
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唠叨一般总是指责多,批评多,报怨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反感。唠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要求,见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但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还会有损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