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病是怎样得的,有何临床表现?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或一些动 物体内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
病。
并殖吸虫是雌雄同体的蠕虫,因其生殖器官并列而称并殖吸 虫。目前已知,世界上有48种(或亚种)并殖吸虫,分布在亚 洲的有31种,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四川并殖吸虫(P。 Szechuanensis)和斯氏狸殖吸虫(P。skrjabini) 等3个虫种分布较广,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据调查,我国有23种并殖吸虫虫种,浙江与东北三省以卫 氏并殖吸虫病为主;四川、云南丨江西、陕西等省则以四川并殖 (或斯氏狸殖)吸虫病为主。
人...全部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或一些动 物体内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
病。
并殖吸虫是雌雄同体的蠕虫,因其生殖器官并列而称并殖吸 虫。目前已知,世界上有48种(或亚种)并殖吸虫,分布在亚 洲的有31种,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四川并殖吸虫(P。
Szechuanensis)和斯氏狸殖吸虫(P。skrjabini) 等3个虫种分布较广,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据调查,我国有23种并殖吸虫虫种,浙江与东北三省以卫 氏并殖吸虫病为主;四川、云南丨江西、陕西等省则以四川并殖 (或斯氏狸殖)吸虫病为主。
人是卫氏并殖吸虫的终宿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猫、狗、 猪等家畜和虎、豹、狐、貂等野兽亦可成为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 宿主。四川并殖(或斯氏狸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熟产 卵,故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染源和保虫宿主是猫、狗、 豹、猴、果子狸及鼬等动物。
并殖吸虫虫卵随终宿主的痰或吞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入河
水在25~30度环境中,经3~4周发育成毛蚴,遇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卫氏并殖吸虫)或拟钉螺(四川或斯氏狸殖并殖吸虫) 便钻入其体内,约经3个月发育成为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在 水中游动时遇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或喇蛄便侵入其体内,再经6~ 15周形成具有致病性的囊蚴。人在生食、半生食或腌食、醉食 含有囊蚴的蟹类、喇蛄,或生饮含有囊蚴的河水时均可受染。近 年来,发现野猪肉中有并殖吸虫童虫,有因半生食其肉而感染本 病者。
啮齿类动物亦可受染,鼠类分布广、数量大,在构成并殖 吸虫病疫源地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 不仅常到内科、儿科、神经科就诊,有时还可因急性腹痛而求治 于外科医生。
本病潜伏期常不易确定。症状出现最早可在感染后数天至1 个月内,迟者一至数年,多数在3〜6个月;卫氏并殖吸虫病的 潜伏期约1〜2个月,四川并殖吸虫病的潜伏期多为3〜6个月。
并殖吸虫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肺型、腹型、脑脊髓 型、皮下结节或包块型及亚临床型等5型。
各型病人既有其特 点,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全身症状:急性患者可有畏寒、发热、乏力、盗汗、头 晕、头痛、食欲减退、胸闷、腹痛等症状,有时发生荨麻疹及哮 喘发作等过敏反应表现。
(2)呼吸系统表现:90%以上的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为肺 型。
主要症状有胸痛、咳嗽、咳痰和咯血。病初为干咳,随病情 发展痰量渐增并带有血液,痰血混合常呈铁锈色或棕褐色,烂桃 样血痰为本病最典型的特征。血痰中可查出并殖吸虫卵。部分病 人发生胸腔积液。四川并殖或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呼吸系统症状 轻微,少有血痰,痰中不易查见虫卵,但胸腔积液较为多见。
(3)腹部表现:四川并殖(期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腹部症状 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肝肿大,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腹痛常呈隐痛或阵痛,以下腹或右下腹痛最为常见,但无明显腹 肌紧张。有时可查出腹水或腹部触及肿块。
病变累及阑尾、胰腺 或肠系膜淋巴结时,可出现急腹症表现。
(4)神经系统表现:多见于严重感染的儿童和青壮年患者, 本型常伴有胸肺部症状。在流行地区脑脊髓型患者的发生率可高 达2%〜5%。
脑型病人较多见,早期症状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等颅内高压表现。
有脑皮层病变者,可发生癫痫发作及肢体感觉 异常。脑组织严重损坏的晚期病人可出现失语、偏盲、瘫痪或共 济失调。
脊髓型病人较少见,主要症状为脊髓受损部位支配区的感觉 或运动功能异常,如发生下肢无力、截瘫、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 禁等脊髓压迫症状。
(5)皮下结节(或包块):全身均可发生,但以分布于下。腹 至大腿间的皮下为多。结节或包块多呈长条形,直径约1〜 10cm,居皮下深部肌肉内,皮肤表面多正常,肉眼不易发现, 触诊时方能触知。
皮下包块是四川并殖(或斯氏狸殖)吸虫病的重要临床特 征,其发生率为50%〜70%。
包块具有很强的游走性,包块内 偶见幼虫,但未发现成虫和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约10% ~ 20%病人发生皮下结节或包块,游 走性较差,结节内可检出成虫或虫卵。
并殖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在流行地区有食生或半生的喇 蛄或溪蟹,或饮溪流生水等流行病史;临床表现,早期有腹痛、 腹泻,继而发热、乏力、咳嗽、咯铁锈色或烂桃样血痰,或有游 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便可考虑本病。
在流行地区旅居者,有癫 痫、瘫痪症状者亦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约有 15%〜40%的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可在痰或粪便中检出并殖吸虫 卵;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可达95%,后尾蚴膜
试验在痰虫卵阳性者中,阳性率为100%,但这两种试验均可与 其他吸虫病有部分交叉反应。
胸部X线、CT及皮下结节(包 块)活组织检查等对诊断也均有重要意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