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英国超市里的陷阱有哪些呢?

英国超市里的陷阱有哪些呢?

全部回答

2017-06-04

47 0
    “价廉物美”和“货真价实”,也许概括了普通消费者在英国超市购物时的主要期待。英国超市对此及时准确地把脉,不失时机地通过五花八门的减价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钱。英国超市和商场不惜代价广而告之的信息是:这个便宜必须拣,因为可以给你节省好多钱,不拣就亏大了。
     零售业竞争历来激烈,又逢经济不景气而通胀高企,“减价优惠”喊得更响。  尽管英国商家诚信度一直被认为比较高,但BBC的《广角镜》(Panorama)节目对四大连锁超市的促销活动展开调查,发现这其中居然也是鱼龙混杂,疑团丛生。
     说白了,有些“优惠”根本就是欺骗,另外一些“名不副实”程度较轻,可能属于不规范、欠妥当。   欺骗消费者的“优惠”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按触犯消费者保护法规论处。     BBC对Asda、Tesco(特易购)、Morrisons和Sainsbury’s这四大连锁超市的调查发现六种“可疑”的常用手段。
     “惊喜”(Wow)   比如,超市在自己的网站上设“惊喜”(Wow)区,号称这里的东西都是折扣价。但实际上其中至少11种商品的价格过去六个月里一直没有变,不能算减价商品;还有4种商品价格比原来还高。
       律师认为这个“惊喜”标签有可能属于违规。   多买没打折   常见的比如在货架上醒目地贴着“二件二镑”的告示,但实际上没有优惠,因为本来的价格就是一镑钱。   当然,这算不上欺骗。
  可是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做法有点可疑,因为它对消费者的潜意识起诱导作用。   新鲜折扣?   营销学里称为确立价格的商业行为,也有被滥用之嫌:比如超市卖的一种商品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价,然后某一天这个价格突然大幅度上调。
    再过一段时间,价格又回到原来水平。而超市大声疾呼:减价啦!   最典型的是“特易购”的生鸡,中等体积的整鸡两个月前从4镑钱一只涨到5镑钱,现在又在“大减价”(Big Price Drop)的大型促销活动中降到4镑。
     “特易购”坚持说这么做完全合理合法。法律规定,如果较高的价格持续了至少28天,或者跟消费者预期合拍,那么随后的减价就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如果能证明消费者在减价前受到误导而接受了较高的价格,那么商家也可以被告上刑事法庭。
     克扣斤两   缺斤短两的事,人们一般认为更可能在街头小贩或集市上出现,但超市出售包装好的水果蔬菜,按其售价算,属于缺斤少两,按其分量算,属于变相涨价。   比如Sainsbury’s 一袋香蕉五根,售价一镑钱;同样一把香蕉散装秤分量卖,只要42便士。
       Asda 的红洋葱,三头洋葱散装卖,一公斤是86便士,装入网兜卖一公斤就是2。85英镑。   散装零卖还是包装好了卖,消费者喜好不一,超市提供不同选择无可厚非,但熟悉公平交易规则的专家指出,在这类商品的分量和价格上,应该对消费者更坦白。
     断章取义   与人们易犯的望文生义相对应的,是商家促销时有选择的“剪辑”。  比如减价标签上大喊:洗衣粉现价2镑,截止周日!实际上,这盒洗衣粉两周前只卖1。65镑。   商家的辩词时,这盒洗衣粉今年早些时候不止2镑钱,所以现在这个标签没有误导。
     大包装更贵   跟习惯思维相悖,但希望人们按习惯思维去接受的促销手法是,告诉你大包装比较便宜,实际上更贵。  比如一公斤一盒黄油卖3。20镑,比买两盒半公斤装的一样的黄油贵20便士到1。
  70镑不等。   超市都声称厂家往往在包装上注明大包装实惠等标签,而超市往往会在价格标签上标出单价,这样消费者可以自行对比。   孰是孰非,相信   “价廉物美”和“货真价实”,也许概括了普通消费者在英国超市购物时的主要期待。
    英国超市对此及时准确地把脉,不失时机地通过五花八门的减价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钱。英国超市和商场不惜代价广而告之的信息是:这个便宜必须拣,因为可以给你节省好多钱,不拣就亏大了。
     孰是孰非,相信去英国超市的人们心里自有一杆秤。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