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称呼老师的?
《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 以道者之称也。”意即教师一般指直接从 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 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 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 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但教师最早是被称为“师氏”、“父师”、 “少师”的,由官吏担任。“师氏”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简称“师”,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那 么,这一教职是怎样出现的呢?我国古代原本并没有班主任之设置。 直到清代末年的1904年1月13日,清政 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各 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 目”,“任教授学生之功...全部
《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 以道者之称也。”意即教师一般指直接从 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 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 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 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但教师最早是被称为“师氏”、“父师”、 “少师”的,由官吏担任。“师氏”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简称“师”,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那 么,这一教职是怎样出现的呢?我国古代原本并没有班主任之设置。
直到清代末年的1904年1月13日,清政 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各 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 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 务,,。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 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 简称级任制。
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学 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为级 任教师。到中华民国时,1937年才规定中学实 行级任制。1938年又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 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 级任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继承老解放区的传统, 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我国在中小学里一律 设置班主任。系教国子之官。“师”原是商、西周军队的组织 单位。西周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 办了“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师氏” 是掌管辅导、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之事 的官,也是国学中的教师。“父师”是退休的大夫;“少师”是退休的 士。他们在致仕之后,一般会在乡学中担任教 师。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 时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大夫名 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至于“老师”则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尊 称,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 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后来,人们习惯把 “老”与“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 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
而私学教师则被称为“塾师”、“书师”、 “馆师”、“馆宾”等。塾是古代私人设立的学校,故在塾中教 书的人被称为“塾师”。“书师”是指汉时教少儿启蒙的教师。王 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 “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 师。
,,“馆”是旧时对私塾的别称,故“馆师”、 • “馆宾”也指教师。古人对教师的尊称还有“西席”、“先 生”、“夫子”、“绛帐”等等。“西席”指教师,这与古人的座席有关。 古人席地而坐,以居西而面东为尊,故教师 被称为“西席”。
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 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 设几。故师曰西席。”“先生”起初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来指称老师。“夫子”起初指年长者,后来成为对孔子 的尊称,再后来用于称呼教师,以示尊敬。
“绛帐”也是对教师的尊称之一。汉代著 名学者马融在授课之时,常居于高堂之上, 身边放下红色的帷帐,“前授门徒,后列女 乐”。另外,古人对教师的称呼还有以下这些。“师父”、“师傅”:这是古人对教师的尊 称。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博士”:经学教师被称“博士”。至唐宋 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博士、“算学” 博士、“书学”博士之分。“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 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 业。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 “讲师”。“助教”:为“国子学”(即后之“国子监”) 教师,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 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 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 教师仍用其名。“经师”:汉代之后历代都将在“校”或 “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为“经师”。“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 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 年长者之尊称。“教员”:辛亥革命后,因教师同其他官 员一样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称教师为“教员”。“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 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或“院长”总领院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