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在和严嵩父子的斗争中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和严嵩父子的斗争中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全部回答

2017-05-27

0 0
    明朝在严嵩当政20多年里,“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帝以独断,嵩以孤立。”与昏庸的嘉靖帝“竟能鱼水”。严嵩之所以能够当政长达20余年,与嘉靖帝的昏庸是分不开的。
  明世宗即位时只有15岁,还是一个孩子。加上他不学无术,在位45年,竟有20多年住在西苑,从不回宫处理朝政。  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奸臣有机可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朝代,昏君之下必有奸臣,这已经是一个规律了。
  虽然严嵩人阁时已年过60,老朽糊涂。但其子严世蕃却奸滑机灵。他晓畅时务,精通国典,很得世宗欢心。所以在当时有“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严嵩当政的20多年里,朝中官员升迁贬谪,全凭贿赂多寡而定,所以很多忠臣都被严嵩父子加害致死。
    为了反对严嵩弊政,不少爱国志士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不少志士因此献出了生命。在和严嵩父子的斗争中,徐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徐阶在起初始终深藏不露,处理朝政既光明磊落,又善施权术。
  应该说,在官场角逐中既能韬光养晦,又会出奇制胜,是一位很有弹性的谋略家。  他的圆滑,被刚直的海瑞批评为“甘草国老”。虽然他“调事随和。”,但仍与严嵩积怨日深。在形势对徐阶尚不利时,徐阶一方面对皇帝更加恭谨以冀上怜而宽之”另一方面,对严嵩“阳柔附之,而阴倾之”,虽然心藏仇恨,但表面上却作出与严嵩“同心”之姿态。
  为了打消严嵩的疑虑,徐阶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  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时机终于来了。嘉靖皇帝居住近二十年的西苑永寿宫着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皇帝暂住潮湿的玉熙殿。
  工部尚书雷礼提出永寿宫“王气攸钟”,应及时修复;而众公卿却主张迁回大内,这样既省钱,又可恢复朝政。皇帝问严嵩的意见。严嵩提出皇帝应暂住南宫,可这是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放回后,被软禁的地方。  嘉靖当然不愿意住在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地方。
  严嵩的这个建议铸成了导致他失宠于嘉靖皇帝并最终垮台的大错。徐阶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表现出了十分忠诚的样子,提出尽快修复永寿宫,并制定具体规划。次年3月,工程如期竣工,皇帝非常高兴,从此就将宠爱转移到徐阶身上。
  
    徐阶为了达到置严嵩于死地的目的,他还利用皇帝信奉道教的特点,设法表明罢黜严嵩是神仙玉帝的旨意。他把来自山东的道士蓝道行推荐给皇帝,为皇帝预告吉凶祸福。没过多久,便借助蓝道行伪造的乩语,让皇帝罢了严嵩的官、严世蕃也落了个被斩的结局。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