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蛇毒的进化和传递机制是什么?

毒的进化和传递机制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3-11

0 0
    将特化的腺体分泌的毒(生物性毒素)用各种方法注射人其他生物体中,这在动物王国还相对较为少见。但就目前所知,在蛇类中,这种现象甚为流行。蛇类较“高级”科的200属的代表种类都不同程度地带毒,包括所有的蝰蛇、眼镜蛇和某些游蛇。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些蛇体内复杂的毒素进化呢?产生和释放毒素的机制又是什么呢?人类也常因为被蛇咬而受伤甚至死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蛇咬而死,这必然为这种生物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然而,那些认为蛇咬人是怀着一些攻击性意图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其实蛇只是在感到受威胁且无路可逃时才会下意识地咬来犯者,向人射毒只是蛇的一种附带性的防御手段。
  过分强调蛇与人类之间的不愉快体验,只会使人们误解其毒素进化的目的。生物学家相信:蛇毒进化是其对获取更大范围的猎物的一种反应,即毒能使潜在的大型危险动物昏迷而变得衰弱,使藏在洞穴或裂缝里难以捕获的猎物麻痹,而后被拖出。
    而这种使猎物丧失抵抗力的能力很明显是蛇毒的主要功能,但绝不是它唯一的目的。毒素的生物化学起源可以追溯到消化液,这也指向了毒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一一预消化猎物。这是一种强效的破坏组织的酶,存在于蝰蛇科蛇的毒液里面,主要为磷脂酶A2。
  例如,在一条西部钻背响尾蛇用24小时消化掉一个猎物的过程中,它的毒液会腐蚀掉猎物的皮肤,使猎物暴露出体腔,并开始破坏内部器官——很典型的毒液作用过程。  被毒蛇咬到的人在蛇咬部位周围经常有严重的组织坏死现象。
  作为一种阻止捕食者接近的防御性手段,这个因素也许对某些蛇毒液的进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因素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证实,但是却很好地体现在喷毒眼镜蛇身上,因为它们使用毒液的首要目的就是警告敌人。让人感到困惑的是:有一些毒蛇发展出特别强效的毒液是否也跟防御策略有关呢?可以确定的是,内陆大攀蛇(一种澳大利亚眼镜蛇)咬猎物一口放出的毒足以使20万只老鼠丧命,这已经远超它惯常的食用啮齿动物及有袋动物的量。
    因此,如果说强大的毒效对它们的捕食没有更多意义的话,那么毒液的进化是为了其他目的吗?有些蛇进化出了生理结构上的变化,比如声音、颜色和行为模式,以警示一些潜在的具有威胁性的捕食者。
  有的无毒蛇进化出对有毒蛇的贝氏拟态,这一现象在两种外表非常相似的中美洲地区的蛇——伪异齿蛇(无毒)和异齿舌(剧毒)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只是前一种的瞳孔是圆的,而后一种不是。    但这绝不是识别无毒的蛇与有毒的蛇的可靠标准——所有的眼镜蛇都有圆形瞳孔,而许多无毒蛇如蟒蛇也有竖直的瞳孔。
  不同的蛇其毒液的产生和传送机制有着显著的差异。蛇毒由位于上颚或颞区的头部腺体产生(除了一些锥头蛇、一些眼镜蛇和一些夜蝰蛇,它们有贯穿全身的长的管状腺体,是头部腺体的延伸)。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