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食用类蜗牛的种类大致有哪几种?

食用类蜗牛的种类大致有哪几种?

全部回答

2017-08-30

0 0
    大型肉用蜗牛种类主要有下列几种。(一)锈色环口螺诱色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大,陀螺形,壳质较薄,壳高30毫米,宽20-33毫米。有4-4。 5个螺层。壳顶尖,壳面呈铁锈色,并有光泽。
  体螺层膨大,中间有一宽带,栗色,近脐孔处为淡白色。螺层上具有斜行排列的生长线。  壳口圆形,口缘薄脆。厣呈圆形,为角质。生活在山区和农田的草丛、树叶和石块下,危害蔬菜、瓜果、豆类作物。
  壳和肉加工后可作畜禽饲料或鱼类饵料。分布于我国云南昆明等地。(二)高大环口螺高大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大,圆锥形,壳质较厚实。壳高25毫米,宽31毫米。螺层凸出,有5。   5个螺层。
  体螺层膨大,上有一条龙骨状突起。表面带有光泽,呈焦黄褐色,并有细密斜行的生长线或色带。壳口呈圆形,口缘外折、肥厚,呈白瓷色。厣为角质,呈圆形,暗黄色。脐孔小,圆孔状。大多生活在草丛、落叶和石块下,危害植物枝叶。
  肉可供食用,也可作禽畜伺料。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湖北等地。  (三)梨形环口螺梨形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稍大,陀螺形,壳质较厚。壳高25毫米,宽24-31毫米。
  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极为膨大,有5个螺层。(四)褐云玛瑙螺褐石玛堪螺,属玛璃螺科。贝壳大型,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毫米,宽54毫米。有6。 5个螺层。  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顶尖,缝合线深。
  (五)多带黄皮坚螺多带黄皮坚螺,属坚齿螺科。贝壳大型,圆球形,壳质厚。壳高51毫米,宽58毫米。有5。 5个螺层。壳面黄褐色,并有多条棕褐色带。壳口半月形,口缘外折、呈白色。生活在山区草丛、石块下,危害蔬菜和农作物。
  肉可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  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2021-08-19

0 0
    (1)白玉蜗牛。属玛瑙螺科。贝壳大型,壳质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60至100毫米,宽40至50毫米。有6。5至8个螺层。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深。壳面呈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
  前两个螺层光滑,其他各螺层有连续的棕色纹条。生长线粗而明显。  壳口呈卵圆形,口缘薄、锋利。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无脐孔。腹足为黄白色。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或提取蜗牛酶、抗A血凝素、甲壳素等。
  为人工饲养品种之一。 (2)光亮大蜗牛(法国蜗牛)。属大蜗牛科。贝壳大型,呈圆球形。壳高28至35毫米,宽30至45毫米。  壳质厚而结实,不透明,有5至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
  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具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色带。壳顶钝,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外折。耐低温,生活在菜园、农田、果园的湿土和树叶下,危害蔬菜、瓜果叶等绿色植物。  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主要分布于法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俄罗斯等地。蛋白质含量较高,为法国等西欧国家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3)散斑大蜗牛。属大蜗牛科。贝壳呈卵圆形或球形。
  壳高35至40毫米,宽38至45毫米。壳质稍厚、不透明,壳表面呈淡黄褐色,并有多条深褐色的色带和细小的斑点。  有4至5个螺层。体螺层特膨大,螺旋部矮小。壳面有明显的螺纹和生长线。
  体螺层在壳口处向下倾斜。壳口完整,口缘锋利轴缘外折并遮住脐孔。能在严寒地区生栖、繁衍,常生活在草丛、林地、石块下,危害所有绿色植物。肉可供食用,或作禽类饲料用。主要适生于北欧地区。 (4)盖罩大蜗牛。
    属大蜗牛科。贝壳较大,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呈卵圆形或球形。壳高38至45毫米,宽45至50毫米。有5至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并向下倾斜,螺旋部较矮小,稍凸出,无光泽。壳面呈奶白色或米黄色,其上有较粗的肋纹、条纹和生长线,并且还有色带。
  脐孔较小,常被轴缘遮盖。壳口向下倾斜,口缘锋利、呈“U”形耐低温,生活在草丛、落叶、石块下和葡萄园内,危害蔬菜、瓜果、葡萄枝叶。  肉可供食用,或作畜禽饲料用。主要分布于西欧及东欧部分国家。
  因其生活在葡萄园内,故又称葡萄蜗牛。 (5)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属玛瑙螺科。贝壳大型,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毫米,宽54毫米。有6。5个螺层。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顶尖,缝合线深。
    壳面黄褐色,并有黄褐色雾状花纹。壳口卵圆形,口缘较薄,易碎。腹足部肌肉厚实,背部颜色较深,呈棕黑色。生活在菜园、农田、果园的湿土上和树叶下,以植物为食。肉可供食用,也可作畜禽饲料、鱼类饵料,还可作药用,或提取蜗牛酶、抗A血凝素等。
  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6)锈色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形,完质较薄,壳高30毫米,宽大,陀螺20至33毫米。有4至4。5个螺层,壳顶尖,壳面呈铁锈色,并有光泽。
  体螺层膨大,中间有一宽带,栗色,近脐孔处为淡白色。螺层上具有斜行排列的生长线。壳口圆形,口缘薄脆。厣呈圆形,为角质。生活在山区和农田的草丛、树叶和石块下,危害蔬菜、瓜果、豆类作物。  壳和肉加工后可作畜禽饲料或鱼类饵料。
  分布于我国云南昆明等地。 (7)高大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大,圆锥形,壳质较厚实。壳高25毫米,宽31毫米。螺层凸出,有5。5个螺层。体螺层膨大,上有一条龙骨状突起。表面带有光泽,呈焦黄褐色,并有细密斜行的生长线或色带。
  壳口呈圆形,口缘外折、肥厚,呈白瓷色。  厣为角质,呈圆形,暗黄色。脐孔小,圆孔状。大多生活在草丛、落叶和石块下,危害植物枝叶。肉可供食用,也可作禽畜饲料。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湖北等地。
   (8)梨形环口螺。属环口螺科。贝壳稍大,陀螺形,壳质较厚。壳高25毫米,宽24至31毫米。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极为膨大,有5个螺层。  壳面深褐色,上有许多色斑和黄褐色条纹,并有细密的生长线。
  壳顶为淡白色。壳口呈圆形,口缘外卷、厚实,口内带有光泽,呈橘黄色。厣薄,为角质。脐孔呈小孔状。生活在山区草丛、石块和树叶下,取食植物幼嫩枝叶,肉可作禽畜饲料。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9)多带黄皮坚螺。  属坚齿螺科。贝壳大型,圆球形,壳质厚。壳高51毫米,宽58毫米。有5。5个螺层。壳面黄褐色,并有多条棕褐色带。壳口半月形,口缘外折、呈白色。生活在山区草丛、石块下,危害蔬菜和农作物。
  肉可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10)凸板坚螺。  属坚齿螺科。贝壳大型,圆球形,壳质厚。壳高41毫米,宽62毫米。壳顶钝,有5。5个螺层,体螺层上有龙骨突起,壳面焦褐色,并有水波状皱纹。
  缝合线浅。壳口大,新月形,口缘厚,外折呈白瓷色,内缘形成白色胼胝部。生活在林木草丛中、落叶下。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  分布于我国云南一带。 (11)皱疤坚螺。
  属坚齿螺科。贝壳大型,扁圆球形,左旋,壳质坚厚。壳高35毫米,宽49毫米。有5。5个螺层,壳面黄褐色,并有多条栗色带。壳顶迟钝,体螺层下部膨大,壳口半月形,口缘外折、呈白色。生活在山区、农田的草丛和石块下。
  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  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湖南、上海等地。 (12)海南坚螺。属坚齿螺科。贝壳大型,圆球形,壳质厚。壳高39毫米,宽43。5毫米。
  有5。5个螺层。壳顶钝,壳面淡黄色,并有色带多条。壳口椭圆形,口缘外折,稍厚,白色。生活在山区草丛、石堆下,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  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13)广德真厚螺。属巴蜗牛科。贝壳巨大,扁圆形,壳质坚厚,有光泽。壳高35。5毫米,宽52毫米。壳顶低矮,体螺层特大,占壳高的2/3。壳面红褐色,在体螺层中部有一条乳白色带,其上下各有一条紫红色带。
  壳口马蹄形,口缘外折较厚,内壁呈粉红色。  生活在山区草丛、石块下,危害蔬菜。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分布于我国安徽广德、宁国,以及天目山一带。 (14)马氏巴蜗牛。
  属巴蜗牛科。贝壳较大,圆锥形,壳质厚。壳高36。5毫米,宽34毫米。有6。5个螺层。壳顶钝,壳面黄褐色,并有淡黄色和紫色带。壳口半圆形,脐孔深而大,呈洞穴状。  生活在山区、农田的草丛和落叶下,危害蔬菜、花卉等。
  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尤其是长白山一带。 (15)江西巴蜗牛。属巴蜗牛科。贝壳较大,圆球形,壳质厚。壳高28毫米,宽30毫米。有6。5个螺层。壳顶尖,体螺层特大。
  壳面黄褐色,在体螺中部有条红褐色带。  壳口椭圆形,口缘向外折。生活在农田、山区的草丛和石堆下,危害蔬菜等农作物。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分布于我国江西、广西、四川、河北、河南、黑龙江和长江流域等地。
   (16)谷皮巴蜗牛。属巴蜗牛科。贝壳较大,扁圆锥形,壳质半透明。壳高22毫米,宽34。5毫米。  有6至6。5个螺层。壳顶钝,体螺层膨大。壳面淡黄色或黄褐色,体螺层上有条红褐色带。
  壳口椭圆形,口缘薄,脐孔洞穴状。生活在山区、农田的草丛和落叶下。肉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分布在我国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17)小林花园蜗牛。属大蜗牛科,贝壳中等大小,壳质厚,坚实,有光泽,呈矮圆球形。
    壳高17至18毫米,壳宽22至23毫米。有5。5个螺层。前几个螺层缓慢增长,略膨胀,体螺层特别膨大。壳面颜色多变,呈黄褐、红褐或褐色。在靠近脐孔的壳面上有5条褐色到黑色的色带,并有较粗的生长肋纹和皱褶。
  壳口呈椭圆形,宽大,口缘完整而厚,呈红褐色至黑色,在口缘和脐孔的区域呈红褐色至黑色。    脐孔被轴缘遮盖。壳顶尖,缝合线深。身体的颜色多种,有灰白、黄灰或浅黄绿色等。
  头和柄眼为黑色,跖足为黑灰色。生活在森林地带多腐殖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山区灌木丛、草丛中也常见。以各种植物幼芽、嫩叶为食。肉质较好,可供食用、药用,或作畜禽饲料用。主要分布于欧洲各国。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