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自控能力如何培养?

老想着玩,学习总坚持不了,怎么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

全部回答

2005-04-01

0 0

定个时间表,留出玩的时间。记录自己一周生活状况,看看自己有效利用的时间究竟有多少,然后一点点地改进起来。

2005-04-08

141 0

    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坐不住怎么办?”“我的孩子任性怎么办?”对于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莫尼卡教授合作研究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问题,做了以下的实验: 研究者向小朋友出示两种玩具:一辆大的救火车、一辆小的卡车,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一辆?”小朋友用手指大的救火车,表示喜欢它。
    研究者进而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就要等老师做完事回来后才能玩儿,如果你等不了,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回来,可是你就不能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了,只能玩儿那辆小的卡车。
  (要求坚持15分钟)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等待时间不如澳大利亚小朋友长,真正坚持15分钟的人数不多,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这应当引起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为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美国学者对一些3岁半至4岁半幼儿进行自我延迟满足追踪30年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期能够等待的青年人都较为成功,而那些在幼儿期等不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长大后事业都无起色。
  事实上,幼儿阶段自控能力较好的人,到了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大都比较好。  我们一些中学校长说,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
    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
    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
  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
  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 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
  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
    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
   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行为自控。
  例如,装小豆的实验:在每个幼儿的桌上放一个小盒,盒上有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能放进一颗红小豆,小盒旁放有红小豆,让幼儿坐好,成人告诉他如何做,讲完后让他复述,确认其理解后才开始实验。   1组:只告诉小朋友装红小豆,每一次只从小盒旁拿一颗红小豆,立即把它放进小盒上的小孔中。
   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而告诉小朋友,在装红小豆的过程中,小朋友不要玩儿小盒,不要玩儿红小豆,也不要看别的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装自己的红小豆。 3组:在前两组的基础上,又进而对小朋友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一颗一颗地装,装得时间最长。
     结果表明,2组和3组小朋友的行为自控比1组小朋友要强。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顽强的毅力 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  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抓到“坏蛋”,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7.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  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2005-04-01

145 0

我也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总是想着玩,可是玩过又后悔。 你可以在你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写一些提醒自己的话,如果你还管不了你自己的话,可以请你身边的人随时提醒你,比如你的父母,同桌,前后桌等。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心里真正想学习才可以的,你应该好好想想,然后你会发现学习对你真的很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那么你就会喜欢学习而不喜欢玩了!

2005-04-01

143 0

先给自己定几个目标,用纸笔写下来,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完成一个就划去一个,到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才可以休息。 接下来就把多个任务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记下来,督促自己,并且也要习惯于去完成没有记下来的任务。 随着记录的减少,强制也随之减少,但是自觉性则会慢慢培养起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