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什么是“漕运”呢?

什么是“漕运”呢?

全部回答

2018-03-13

0 0
    漕运,即利用水道转运粮食,特指中 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供给宫廷消费、百官 俸禄、军饷开支和民食调剂而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经 济调遣。这种粮食称为漕粮,运输的方式 包括河运和海运,而在水道不通处,也辅 以陆运,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 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秦始皇北 征匈奴时,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往北 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这可以看作 是历史上最早的漕运。西汉开始,漕运变 成国家的一项固定的经济制度,每年都将 黄河流域所征的粮食运往关中,也就是都 城长安地区。
  然而漕运路途遥远,又要经 过三门峡河险,耗费巨大。  汉武帝元光六 年(公元前129年),根据大农令郑当时 的建议,用3年时间。沿秦岭北麓开凿了 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 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为缩短,而 沿渠的民田也能借此得到灌溉之利。
  东汉 建都洛阳,漕运路程较近,又不需经过河 险,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漕运的困难。  隋 代在自东向西调运漕粮之外,还从长江流 域征粮调往北方,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 凿通济渠,联结了黄河、淮河与长江三大 水系,形成了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 也奠定了后世作为漕运主渠的大运河的基 础。
  此后历代也都很重视漕运,疏浚了南 粮北调所需的水路网道,并且建立了漕运 仓储制度。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 改道,运河淤塞,漕运开始越来越艰难, 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漕运也逐渐变 得不再是必需之举。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清政府停止了漕运。历代漕运保证 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粮食的需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但是辛苦的徭役 和高昂的运费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