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保健养生

怎么办?朋友过生日喝酒喝多了?

朋友过生日喝酒喝多了,吐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还想吐,怎么办?

全部回答

2013-12-08

114 0

    一、解酒秘方   一旦喝酒过量,可用下列方法解酒,不妨一试,疗效显著可靠。   △ 香蕉:饮酒过量中毒轻者,立即吃香蕉3—5个,可清热凉血,润肺解酒;   △ VC片:饮酒过量恶心呕吐者,立即口服VC片6—10片。
  VC有清除血中酒精之作用;   △ 梨:中毒严重者可用梨汁灌服;   △ 荸荠:酒精中毒轻者,可生吃50—100克,若中毒严重,将荸荠捣烂总汁200毫升,加少量冰糖1次灌服;   △ 西瓜:1次口服西瓜汁300克,解酒效果很好;   △ 白萝卜:洗净去皮,生吃1—2个,中毒严重不省人事者,可榨汁200毫升灌服;   △ 藕:酒精中毒中度者,可将藕切成薄片100—200克,放入滚水中一会儿,捞出放入少量白糖搅拌,待凉后一次食完。
    若中毒严重昏迷不醒,可用100—200毫升的凉藕汁灌服;   △ 茭白:醉酒昏迷不醒,用茭白榨汁加少量姜汁灌服;   △ 醋和白糖:一般醉酒可用40—50毫升食醋,加入10—20克白糖和少量开水,一次饮服,可迅速解酒;   △绿豆:绿豆捣碎,冲入沸水,然后放入冰箱凉后一次饮用,解酒显著。
     二、醒酒的几大妙法   酒喝多了怎么办?这一直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因为酒喝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有过醉酒体验的人都知道,啤酒虽然好喝,但喝醉的感觉真的不好,而且对身体也有害。
  另有些朋友平时都是用茶或者醋来解酒,不知道有没有更科学更有效的醒酒方法?啤酒博士告诉我们:其实,空腹喝酒最容易醉,因此,最好在喝前2-3小时内吃饱,喝杯放柠檬或薄荷的浓茶。  在喝酒之初,吃一些油腻的、对酒精有中和作用的食物。
  如果喝得烂醉如泥,民间常用的解酒方法是喝各种腌菜汤和酸奶。采购年货时,别忘了买些薄荷汁、山楂汁或柠檬汁,以备不时之需。醉酒后,可以就着半杯水喝30—50滴上述三种汁中的任何一种。另外,西红柿汁、放盐的生鸡蛋、红莓果汁、带蜂蜜和柠檬的茶水也都有帮助。
    尽可能多喝一些,这有助于将酒精从体内迅速排出。   同时,下述方法也行之有效:在一杯水中放入30—50滴薄荷汁、2—3滴氨水或柠檬汁,喝下去。接着,洗个热水澡,再喝一杯自制饮料。
  一般,啤酒喝多了可以喝腌菜汤或薄荷汁;伏特加喝多了可以喝柠檬汁、薄荷汁或红莓果汁;而葡萄酒喝多了可以喝水果汁和浆果汁。   三、醒酒秘方全面奉献 (1)食醋解酒 用食醋烧1碗酸汤,服下。
   食醋1小杯(20~25亳升),徐徐服下。 食醋与白糖浸蘸过的萝卜丝(1大碗),吃服。 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1大碗),吃服。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2个,吃服。 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姜3片,煎水服。
     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于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随立脚点消化吸收,在人体的胃肠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了酒精的毒性。 (2)豆腐解酒 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
  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3)"醒酒茶"解酒 据报道,杭州市临安县理化研究所根据唐代廷"醒酒汤"秘方,以现代工艺研制出一种醒酒灵丹--"醒酒茶",对酒后头痛、头晕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4)糖果解酒 河北省生产一种解酒糖果,醉酒后吃上几块即可解酒。 (5)酸枣葛花根解酒 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   (6)绿豆、红小豆、黑豆解酒 3种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
   (7)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 将三者煎汤服,可消渴、清热、解醉。 (8)葛花解酒 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9)糖茶水解酒 糖茶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10)芹菜解酒 芹菜挤汁服下,可去醉后头痛、脑胀和颜面潮红。
   (11)绿豆解酒 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栏,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12)甘蔗解酒 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13)食盐解酒 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14)柑橘皮解酒 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15)白萝卜解酒 白萝卜1公斤,捣成泥取汁,分1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生萝卜。
   (16)鲜橙解酒 鲜橙(鲜橘亦可)3~5个,榨汁饮服,或食服。 (17)橄榄(青果)解酒 橄榄10枚,取肉煎服。   (18)甘薯解酒 将生甘薯绞碎,加白糖适量搅拌服下。
   (19)鲜藕解酒 鲜藕洗净,捣成藕泥,取汁饮服。 (20)生梨解酒 吃梨或挤梨汁饮服。 对酩酊醉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醒转,可用干净鸡毛一支轻轻摩擦其喉咙或用手捏其喉咙,使其呕吐残留在胃中的酒液,可使醉状缓解。
    若仍无效果,则应就医诊治。 四、简易解酒方 1、白萝卜汁加红塘,每次饮用一杯。 2、用鸡毛扫其喉部或用其他方法促使醉酒者呕吐这样就可吐出很多酒,减轻醉酒程度。 3、将白菜心切成细丝加入醋、糖凉拌,食之清凉酸甜,爽口解酒。
   4、让醉酒者吃生梨、苹果、白萝卜等。   5、陈醋30克,红塘15克,生姜3片,共煎水服,有较明显的解酒效果。 6、清炖冬瓜汤,给醉酒者饮服,亦能解酒。 7、桔子皮适量,焙干,研成细末,加少许食盐,用温开水冲服,可解酒。
   8、榨取甘蔗汁,频频饮服,亦有解酒效果。 五、常有的解酒方法   酒量过度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饮用温开水来稀释乙醇,使体内乙醇通过排尿排出体外,或者饮用果汁类饮料西瓜汁,藕汁等;民间用糖盐水,米醋解酒,效果不错;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对解酒多有一定益处;有些中药如:泽兰根,山茶花等可以拦截酒精,在酒精吸收血液前,将之导入消化系统;其它如枳具子、葛花,赤豆花,绿豆花,咸卤等都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酒文化犹如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喝酒和抽烟一样已是融合在人们生活之中。喝酒对人体的利弊文中已探讨,但任何事物的“极”必将产生“变”,这不可不知,嗜酒者须遵循前人“少饮为佳”的金玉良言,牢牢把握喝酒的适度,从预防保健的角度,防止暴饮醉酒,以免伤体滋病,贻害根本。
     六、解酒妙方   对于醉酒者,可区别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轻度或中度醉酒,一般不需采取特殊的医疗措施。但因其皮肤扩张,容易散热,故须保暖,以防着凉:如有呕吐,要当心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应及时清除其口内的呕吐物;对行走不稳者,要防止跌伤:如急于催醒,可用鸡毛、筷子或牙刷柄刺激病人咽喉部,以引起呕吐,促使将已饮入而未吸收的酒精吐出来,醉酒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但注意不可用浓茶、咖啡等来解酒,因为茶和咖啡不但不能帮助解酒,反而会加重醉酒症状。
       (2)对重度醉酒,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千万不能耽误时间。   如缺乏医疗条件,可试用下面的解酒方法,供读者参考选用:   ①取生绿豆(或赤豆、黑豆)50-100克,加水适量后煮烂,连豆带汤一并喝下。
     ②取绿豆、赤豆、黑豆各30克、甘草15克,加水适量煮烂,连豆带汤一并喝下。     ③取白萝卜1-2个,洗净后捣烂成泥状,用纱布包好,挤出汁液服下。   ④取食醋30克、红糖15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后煎服。
     ⑤取甘蔗汁适量,饮服数次。   ⑥取葛花20克,用开水泡服。   ⑦取柑皮适量,焙干后研成细末,加食盐少许,用开水冲服。     此外,清炖冬瓜汤、糖醋白菜心或糖醋萝卜丝以及牛奶、鸡蛋清等也有解酒作用。
   七、橄榄解酒方   橄榄也叫青果、谏果,为橄榄科植物的果实,其果色青、味酸涩,嚼之硬脆,但回味无穷,幽香不断,因此被称为“忠言逆耳”、“乱刀思之”的谏果,给人一种苦尽甜来的感受。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开胃降气、除烦醒酒之良药。
  许多古医籍都记载橄榄有解酒功能。如《开宝本草》记载,橄榄“生食煮饮并消酒毒”。《本草备要》载“橄榄,肺胃之果,清咽生津,除烦醒酒,解河豚毒”。《滇南本草》说橄榄“能解湿热、祛湿、生津止渴、解鱼毒酒积滞”。
    不仅橄榄有解酒功能,橄榄露——橄榄果实的蒸馏品、橄榄仁也具有解酒功能。   解酒方法参考   1、橄榄去皮核、10个切条,煎汤饮汁,食肉,可治酒后昏闷。   2、橄榄仁7g研末,冲服,治酒后口干唇燥。
     3、生橄榄20g,打碎用冰糖30g炖,分三次服,可治酒毒湿热、饮食停滞。     4、橄榄4枚、芦根60-100g、水煎服。治酒后胃热心烦、能清热生津、除火除烦。
     5、生橄榄60g、酸梅10g、水煎取汁,加糖调味食用,可治酒毒烦渴。 八、菱角解酒方   菱角也叫“水栗子”,生于池塘中,现也有旱种菱角,是我国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是人们经常喜吃的食物。
    其肉厚而味香、皮薄,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食。古代粮食品种少,菱角多被充当干粮食用,至明代才被视为一种果品,有一种无角菱还成为清代宫内珍品,供皇帝享用。菱角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多种维生素B1、B2、C外,还含有与食物一样的淀粉。
  常食菱角“能不饮轻身、补中延年”,而且还能清暑解热、止渴解酒。  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解暑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滇南本草图经》:“醒脾解酒、缓中”,故菱角也是解酒良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保健养生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生活常识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