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知足常乐的例子有哪些?

知足常乐的例子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8-12-27

0 0
    [导读]:词目: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 chng l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x0d  词目:知足常乐x0d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x0d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x0d  本意:知识足够了,就会经常(长久)地快乐。
  x0d  浅意:知道满足,就会快乐。x0d  很多人把知足常乐仅仅理解为,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  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满足的欲望上,片面的定义了知足常乐的含义,比较消极和安于现状,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不能够长久的。
  x0d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无比的智慧,把快乐建立在对事物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无穷欲望带来的后果,及时终止自己的欲望而免遭损失和灾难,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是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所满足的欲望上。x0d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谋。孔子《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
  便是其印证。x0d  即使在现代汉语中,知道也是在知识的范畴之内。  知识的解释已经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识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识,是一种认知水平!x0d  知足常乐的例子x0d  话说张果老成仙自以后,每日家在民间寻访度化。
  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口,看见一对年老的夫妇在摆摊卖水。于是他就走上前去,借买水的时候跟老夫妻搭话。  x0d  张果老就告诉他们说,在你们村旁的山顶上有一块形状非常像猴儿的石头。
  石头旁边有三个泉眼。现在三个泉眼都被灰尘堵上了。你们明天去山上把灰尘都清理出来,泉眼就会自动流出有酒味的水来。又给他们一个葫芦,说就把这个葫芦装满就可以了。x0d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夫妻两个就爬上山去。
    找到了张果老说的那块石头,打扫净了泉眼,看见果然有水流出来。舀一点尝尝果然是酒味。老夫妻两个大喜,装了一葫芦就回去卖了,恰好能卖一天。x0d  他们两个就这样天天上山装酒回来卖。
  日子过得渐渐好起来。x0d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张果老又来到这个地方。x0d  张果老听后,摇头叹息,念出一绝: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清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飘飘然去了。
  x0d  从此以后,山上的泉眼就枯涸了,再也没有水酒涌出来了。x0d  听老公讲完这个故事后,忍不住想笑。笑的是像顺口溜一样的诗,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这么通俗,有种滑稽的味道。
  但是居然十分有力量,直通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x0d  这个故事像极了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也不是普希金的原创,而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不得不惊奇于二者的相似。可见,人们都用积极进取来互相激励,又用知足常乐来自我反省和相互劝慰。这一对互相矛盾的范畴是永恒存在的。只是不同民族的人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而不同阶层的人又是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