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用在语文上的时间都是干什么呀
要看你的目标定位。如果是想跟上平均分甚至高一点的话你做的已经够了。扎扎实实做好基础题,稳稳妥妥地作好问答题,清清楚楚地写好作文就是平均分水平了。
第3层,要再往上提到前1/3的水平,就需要一些积累,例如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例如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版,唐诗宋词等,还有鲁迅的一些作品和一些名人传记(尤其关注里面的经典语句),不要太关注近现代的诗词(那些有点太虚无缥缈了,我们很难掌握)。 同时要拓展知识面,尤其是历史等方面(因为语文经常考历史的东西,例如古文就多从史书里面找)。不要求古文讲的每一个人你都知道,但是起码时代背景要清楚。当然,这些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但是能积累多少就积累多少吧。...全部
要看你的目标定位。如果是想跟上平均分甚至高一点的话你做的已经够了。扎扎实实做好基础题,稳稳妥妥地作好问答题,清清楚楚地写好作文就是平均分水平了。
第3层,要再往上提到前1/3的水平,就需要一些积累,例如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例如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版,唐诗宋词等,还有鲁迅的一些作品和一些名人传记(尤其关注里面的经典语句),不要太关注近现代的诗词(那些有点太虚无缥缈了,我们很难掌握)。
同时要拓展知识面,尤其是历史等方面(因为语文经常考历史的东西,例如古文就多从史书里面找)。不要求古文讲的每一个人你都知道,但是起码时代背景要清楚。当然,这些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但是能积累多少就积累多少吧。
第2层,如果要达到前10名的话,你除了需要夯实的基础,良好的积累,还要有精准的细节。在这个名次段,一般1分之差就是1个名次了,所以要求自己要在细节上把握住,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这一分你拿到没。
同时你要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考试策略。例如说,我那一个部分做的最好,在那一个部分耗费的时间最长等,然后合理分配时间。还有例如作文你擅长写小说,那么就专门去联系写小说,而不要写其他的,擅长写议论文就专门练它,还有如果写议论文,是擅长那种风格呢?辞藻华丽型?厚古薄今形?等等,然后针对擅长的来加强,扬长避短。
第一层,如果你的目标是班的前3名的话,就要看你本身了。其实语文虽然很死板,却有是一样很讲究灵性的人。简单点说,同一篇文章,相同的风格,有灵气的叫用词优美,其他的是华而不实;有灵气的叫气势恢弘,其他的是空洞无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有灵气,就是指对语文有一种天生的感悟力。别人没感到的,他感到了,别人感到的,他感得更深,别人感得深,他又从另一个来感悟到这个东西了。所以同一个词,他能比一般人挖掘出更多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使用这个词。
这样的话,在文章的总体上,就显得高出一个层次了。
简单一点说,平均分;前1/3;前10;前3都是根据我高中的班的水平来讲的,当然个个学校不一样,但是我只能拿我们班来对比说明。那么着4个层次的重点依次是:
基础题+作文;作文;基础题+问答题;全卷。
(其实应该每一个层次的提高都是全面的,综合的,只是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该部分应提高得比较突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基础题+作文其实就占了真个卷面的很大一个部分了,只要你这个部分的分能拿稳,并且问答题有一半以上的分数的话,平均分就差不离了;然后,前1/3与后面的差距主要是在于作文。
应该说平均分的作文只是一个框架,总体上说是比较粗糙的,而1/3的作文则是框架里面有了些色彩,自然就高了一个档次。如果作文60分满分,就是40分和45分的区别。然后在前0名的位置中,,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可能你对联对得比我好,就比我高了一分,然后就名词比我高了。
(我们广东有对联题目,是属于问答题的语言运用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在这些方面的失分。当然要全对是有难度的,不过不是没可能的。最后1个层次,其实就是整个卷面级别的提升。例如大家做对联题目,别人只对上了词性,你就再对上意象,人家对上了意象你就再对上读音等等,做的就是比人家高级。
不过这个层次毕竟是精英,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追得上的,毕竟对很多人来说没有这个灵气的话效果就不好。
当然我是1年前在广东高考的,所以我说的情况你不一定适合,权当参考吧。
补充一点:其实这种学习还是为了考试的。
真正爱好语文的人,或者真正在学习的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些所谓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每看一部小说就是在复习语文,每看一篇文言文就是在进步。别人苦苦背古文翻译,他们却觉得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何需去背?这种人,通常都是第一层人。
不仅语文,其他学科能做到这种水平的,也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