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有哪些画自画像的油画家?
看西方油画史,自达芬奇始,几乎每一位画家都或多或少的有自画像。一方面,自画像具有瞬间真实的记录功能,不仅可以完整保留画家那一时刻的技术水平,更可以保留那一时刻画家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它成为画家面对自我,思考和审视的个性见证,对于了解一个画家,了解他的艺术观和艺术倾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当代画内的油画家里,却很少见有油画家的自画像。(也许是我资料掌握的少,也许是中国艺术环境对自画像不够重视,也许画家们不愿意拿出自画像,原因可能很多,如判断失误,愿意借此学习。 )这不禁让人揣摩: 是因为中国长期文化积淀的中和作用,使个性的表述总是受到不自觉的压抑? 是因为照相术的普...全部
看西方油画史,自达芬奇始,几乎每一位画家都或多或少的有自画像。一方面,自画像具有瞬间真实的记录功能,不仅可以完整保留画家那一时刻的技术水平,更可以保留那一时刻画家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它成为画家面对自我,思考和审视的个性见证,对于了解一个画家,了解他的艺术观和艺术倾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当代画内的油画家里,却很少见有油画家的自画像。(也许是我资料掌握的少,也许是中国艺术环境对自画像不够重视,也许画家们不愿意拿出自画像,原因可能很多,如判断失误,愿意借此学习。
)这不禁让人揣摩: 是因为中国长期文化积淀的中和作用,使个性的表述总是受到不自觉的压抑? 是因为照相术的普及使自画像失去了它的表现力? 还是国人总是缺少对自我的批判和审慎精神? 抑或是我们内心总是不愿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不能跟内心对接? 总之,自画像的缺少是中国油画家缺失的一环。
因此,总不免会想: 徐唯辛画《历史众生相》,为什么他不把自已也放在其中呢?一幅徐唯辛的自画像放在众生相中是不是会更有价值? 朝戈的《敏感者》,敏感地面对了他人,但为什么不敏感地对一下自己呢? 张晓刚的家庭系列为什么不给自已留点影像呢? 方力钧的光头痞相虽然有自己的身影在其中,但毕竟还是自嘲,缺少自画像的内在解剖。
其实不论老一代的徐悲鸿、林凤眠,还是中一代的靳尚谊、董希文、罗冠中,还是少壮派的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还是新生代的刘小东、张晓刚。。。。。。如果把他们的自画像(如果有的话)放在一起搞个展览,将无疑是中国绘画史的一次精神呈现。
。。。。。。 每当欣赏起达芬奇的那象征智慧的自画像、蒙克拿香烟的自画像、高更总是用斜视目光看人的自画像、梵高割耳朵的自画像、毕加索一脸怪像的自画像。。。。。。总是会想,为什么中国油画家的自画像会这么少呢?倒真是希望画家朋友们能有自己的解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