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你了解兰州人的地方戏曲一秦腔吗?

你了解兰州人的地方戏曲一秦腔吗?

全部回答

2016-07-01

115 0
     同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兰州人 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艺术爱好,就戏曲和曲艺而言,秦腔、 陇剧和兰州鼓子,是兰州人民最喜爱的三朵艺术之花。其中除陇 剧诞生于新中国外,秦腔植根于兰州人民的生活已有上百年的历 史,而兰州鼓子流传的年代更为久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听鼓 子,看秦腔,是过去数百年间兰州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 秦腔也称秦剧、“梆子腔”,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秦腔最初叫做“乱弹”,含有与规范严格 的昆剧相区别的意思,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戏曲剧种。
  其起源说法 不一,一般认为出自陕西、甘肃的民歌小曲,由民间流行的弦索 调演变而成。  因为陕、甘一带古为秦地,所以称为秦腔或西秦 腔。大约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前。秦腔的唱句基本为七字句、十字 句,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另外还有花腔,高亢激越,粗旷豪放 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武场以打击乐器为主,用梆子来击 节拍。
  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 “十三头网子”。   清光绪年间,兰州当时就有两个颇有影响的戏班,一个是 “福庆班”,一个是“东盛班”,以后,还有清末民初的万顺班、 北洋军阀时期的觉民学社、民国初年的化俗社、新兴社、文化社 和新声社等等。
  比较著名的演员有须生福庆子(张福庆)、老十 二红(李夺山)、麻子红(郗德育)、文汉臣,花脸十娃子(陈 德胜)、唐待诏(唐华)、岳钟华,花旦八娃子(史万林),秦腔 耿派创始人耿忠义,以及花衫、青衣王晓玲(九龄童)等。
    他 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对兰州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老兰州们每每提及时还津津乐道。 过去秦腔之所以在兰州久演不衰,与庙会的盛行直接有关。 佛寺道观,定期举行祀典;各行各业的头面人物,纷纷为一些与 本行业有关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建祠修庙,定期开展祭祀活 动,以祈求它们赐福赐禄,保佑自己升官发财。
    而祭祖的内容, 除了供奉祭品、焚香燃烛之外,就是上演酬神戏。旧时,“兰州 寺院庙宇大小不下千余所”,“庙会几乎经年不断”,“从农历正 月初一起,天天接连不断地由各行各业演戏酬神”,差不多“庙 庙有会,会会必演秦腔戏。
  ”秦腔植根于这样的土壤,自然枝繁 叶茂,经久不凋。     秦腔约有3000多个传统剧目,著名的如《火焰驹》、《三滴 血》、《赵氏孤儿》、《游西湖》等。
  兰州地区除甘肃省秦剧团和 兰州市秦剧团的专业演出外,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各省直机关的 离退休活动中心和一些公园的茶座,均有老人自娱自唱的场所。 在晨练的广场、滨河亲水平台的憩园,你总能听到自得的秦腔 “吼”声传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