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近代上海有哪些民俗风情?

近代上海有哪些民俗风情?

全部回答

2016-07-06

61 0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近代上海的民俗风情无一不烙着中国民俗风情的痕迹,加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上海人”,他们从各个方面反映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海派文化”特定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和形成特有的民俗风情。
  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西文明并存的特点。 在近代上海的风俗和礼节中人们最重视的要属“过年”了。  岁末除夕即将来临之际,家家户户不论富贫都得忙碌起来,打扫卫生,买好年货。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爷上天,二十五日请众佛爷下凡,门上贴好春联和换上新桃符,堂上挂上祖先遗像和牌位,桌上祭供各种菜肴和水果、香烛,直到除夕夜,人们先要祭祀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全家团坐待旦,谓之“守岁”。
     正月初一全家早起,穿新衣裳,先拜天地祖宗,然后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予红包“压岁钱”。午饭后邻里乡亲相互拜年,该活动要持续好几天。正月初五为接财神爷的日子,一大清早和晚上关门睡觉之前都要燃放鞭炮。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灯节,此时,每家每户都要将扎好的彩灯悬挂门口。  市郊有农家高挑“望田灯”。晚上有“龙抢球”的灯舞,还有村姑走三桥的习俗,说是:“行过三座桥,一年病灾消”。
  城镇的孩童还有拉“兔子灯”游玩的娱乐活动等。 四月五日为清明节,届时,人们均要祭扫祖先之墓,以表达对先辈们的哀思。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驱毒虫插菖蒲,又搞龙舟比赛,既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又大搞卫生活动,好不热闹。
     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生日,那天晚上,人们把棒香和红烛插于地上。又有传说是纪念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棒香和红烛能保佑他逃脱劫难。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上海人的一个大节,人们吃月饼赏月以及爱食芋艿炖鸭子汤。
  并将此节视为“团圆”的象征。 农历十一日的冬至节气,有“冬至如过年”之说。  冬至那天,家家小辈要向长辈磕头行“拜冬礼”,晚上家人合聚“祭冬”后共同晚餐,宴席上鱼、冬笋、肉圆等是不可少的,这些佳肴均有好口彩。
  如吃下有“余”,节节高和团圆等之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