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X射线是如何被发现的?

X射线是如何被发现的?

全部回答

2016-06-11

58 0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两端电极上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时,发现在距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
  当用手去拿这块纸板时,竟在纸板上看到手骨的影像。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  因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和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之为X射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者吸收,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
  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的现实,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