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材料作文材料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
大学生看大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的当代大学生,也就是生于80年后的一代大学生的一个.我这个帖子是在学校的网吧里发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所上的这个大学,被称做"青年疗养院",而学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学校贷款新修的一个最大的教学楼的一楼的一半的空间被私人开了网吧!也就是我现在所上的网吧!而结果是同学们的上网出奇的方便,并且不用担心老师上课点名,因为老师若点名的话,一个手机,就可以潜入到课堂上去,鄙人粗略的算了一下,一个月老板可以至少毛赚够六位数,而看看我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九十九的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聊天,看新闻的少之又少,更别说是查个资料,学个习怎么的,这就是当代一所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的一个缩...全部
大学生看大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的当代大学生,也就是生于80年后的一代大学生的一个.我这个帖子是在学校的网吧里发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所上的这个大学,被称做"青年疗养院",而学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学校贷款新修的一个最大的教学楼的一楼的一半的空间被私人开了网吧!也就是我现在所上的网吧!而结果是同学们的上网出奇的方便,并且不用担心老师上课点名,因为老师若点名的话,一个手机,就可以潜入到课堂上去,鄙人粗略的算了一下,一个月老板可以至少毛赚够六位数,而看看我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九十九的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聊天,看新闻的少之又少,更别说是查个资料,学个习怎么的,这就是当代一所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盛传"一个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所言,乃实情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相信大部分的同龄人看到这封信是都会有所感触,都会觉的自己平时做的事情对不起家人,有这个反应是正常的,是应该的,因为毕竟都是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人,可是一个打工的同龄人,恐怕也是对父母心从感激,比起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不见得差到哪里去,我们在长大,父辈在老去,对长辈的关心恐怕是人之长情,恐怕于受教育毫无关系吧!这么一说,顿感我们有些人这么多年的教育是白受了,因为我们有些人的脊梁断了,这样下去,纵然才高八斗,却是是非不分,无益于他人了,有时候做违法乱纪之事更是游刃有余。
除了私德方面的问题,再谈谈精神状态的问题吧!现在的大学生,流行一个词"郁闷",能流行起来,不得不反应出这个词确实能达意,而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了;为什么郁闷,这恐怕就涉及到最深层的原因了,我想除了对就业前途悲观失望外,也出现了"信仰危机",在当代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受到一些不健康或着亚健康的思想的腐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崇尚金钱,喜欢享乐,当然,从人性化思潮看,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时,便产生了颓废的意识,借酒消愁,借钱消费,更有一部分女大学生,攀比之心扭曲,出卖色相,获得金钱,有些学生,为了金钱,敲诈勒索,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的耻辱,而大部分同龄人对此见怪不怪,却是最可怕的,以现在的形势看,不能保证全国不在出现第二个马加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象牙塔已不是一个纯洁的象牙塔,它必然收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影响,这是外因,不必多说,各种社会现象不必多说.可是这个外因是强大的,是富有穿透力的,是难以抵抗的.而学校在这方面的作为也是有限的可怜;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更像大学生?
=====================
大学生,你们应该学会怎样做儿子!
读过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长者本位”的家庭观念深恶痛绝。
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更对那些“觉醒”了的父亲敬佩不已,他们“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然而鲁迅并没有告诉我们,把孩子们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如果他们并不能学会“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怎么办?据报道,南京某大学校内的公告栏中出现了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父亲”的家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
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
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的来信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认为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刺痛了社会的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父母从小没有进行恰当的教育当然与此不无关系,然而我思考更多的是,在父亲“觉醒”、孩子“解放”之后,“我们现在怎样做儿子”?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到底“谁是谁的儿子”。
这决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被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搞不清“到底谁是谁的儿子”的情况就越来越多了。今天的父亲在儿子面前竟如昨天的儿子在父亲面前一般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孩子得到了“解放”,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不是“圣人之徒”,说要搞清楚“到底谁是谁的儿子”当然不是要重新确立长幼之序,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因为,这一问题实在是讨论的前提。试想,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还如何去讨论“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这样更进一步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怎样做儿子”?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
鲁迅说,“父子之间没什么恩”。我说过,我不是“圣人之徒”,听到这样的断语当然不会“面红耳赤”,但我也确实坐不住了。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生育完全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在从性爱到生育的环节中,人具有跳出这一圈子的能力。
他既然能跳而不跳,却偏偏要这般“损己利人”,当然不能说一点恩都没有。退一步来说,即便将“生”看作是满足性欲的副产品,没什么“恩”的话,那么“育”呢?难道一点“恩”都没有吗?我想,我们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父母,才可能以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学会体谅。就算有人坚持要说“父子之间没什么恩”,他至少也得承认“父亲并不欠儿子什么债”。“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这话父母可以说,其他人也可以说,而孩子如果也理所当然地这样说,就有点不合情理了。
实际上,父母对于孩子的养育,从来都是含辛茹苦,尽心尽力。他们并不期望能有什么回报,如果能够得到一句关切的问候,在他们则已经是“受宠若惊”的事情了。孩子若像债主一般天天逼着父母作那些力所不及的“奉献”,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心灵折磨。
我们都需要体谅,父母当然也不例外,要学会体谅别人,首先就要学会体谅父母。
我们还需要学会负起责任。等到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就得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无论是对自己,对父母,还是对他人,对社会。
而单从做好儿子一面来讲,我们尤其需要早日自立,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多为他们做一些可以做到的事情。别忘了,在我们被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父亲还在身后独自肩着那道“黑暗的闸门”,我们有责任把他一起带到幸福的生活中去。
这样的“需要”还有很多,我当然不可能一一穷尽。再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话作为结尾:“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心中有了爱,便能学会感恩,学会体谅,学会负起责任,学会怎样做儿子。
=====================
【指拨】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
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