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和月食有什么区别?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这部分内容分为六层:
1.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插图,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以及日食的过程。这是认识日食成因必需的事实材料。
2.提出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3.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日食的成因。
首先思考:发生日食时,是太阳本身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挡住了?一般来说,这应是思考日食成因最先想到的问题,这...全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这部分内容分为六层:
1.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插图,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以及日食的过程。这是认识日食成因必需的事实材料。
2.提出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3.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日食的成因。
首先思考:发生日食时,是太阳本身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挡住了?一般来说,这应是思考日食成因最先想到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进一步思考太阳的光辉是被哪个天体挡住了。这个问题不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日食的经过,通常都会认为是太阳的光辉被挡住了,从而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然后思考太阳的光辉被哪个天体挡住了?这是思考的核心。思考的方法是:根据日食的现象和已有知识进行推理、想像,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综合进行判断。思考的步骤是:
(1)从被遮挡部分的形状进行分析。
日食时,太阳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总是弧形的。这说明遮挡太阳的天体是球形的。
(2)从日全食的现象进行分析。日全食时,太阳的球面能全部被遮住。这说明挡住太阳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大小(视觉大小,而不是实际大小)差不多,只有这样大,才能把太阳的球面全部遮住。
人们在地球上肉眼所见的天体,哪个有这样大呢?只有月球。
(3)从被遮挡的部分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慢慢向东移动。这说明挡住太阳的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哪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呢?已知的是地球和月球,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月球。
(4)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三个条件月球都符合。由此可以推想,日食时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4.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上面的推想。
模拟日食成因的实验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进行选择。这个实验,最好用球形的或圆形的强光源当作太阳,用皮球当作月球,用人的头当作地球。实验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和体验以下现象:当皮球的影子落在人的眼睛上的时候,就看不见灯了或只能看见灯的一部分。
5.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研究并参考日食形成示意图,推想日食是怎样形成的。这个推想过程,基本是在模拟实验基础上的类比推理过程。
6.关于日食成因的结论: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
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引导学生说说月食的情景。课文中的插图是月全食照片,月食都发生在月圆时,月食时月球表面并非是黑色,而是暗棕色(或说暗赭色)。
2.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并参考月食成因示意图,思考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这层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希望学生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出月食的成因。
3.关于月食成因的结论: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第三部分向学生简要地介绍人们对日食、月食的探索,我国观测日食的悠久历史,以及现在人们对日食、月食规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既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分,又有向学生进行科学观点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日食和月食都是自然现象,它们的发生是自然规律,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迷信说法是错误的,不能相信。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电灯(瓦数大的)、皮球。
2.挂图或投影片──日偏食、日全食、日全食过程、月食、日食成因示意图、月食成因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3)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是怎样相互运动的?
2.谈话:
(1)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
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
(2)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偏食图)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
(3)你见过日食或月食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3.出示日全食过程图,讲解日全食过程,使学生知道日全食要经过“偏食→全食→偏食→复圆”这样一个过程。
4.谈话: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
5.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1)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的成因。
(2)谈话:
①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回事?
②日食成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另一种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
③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
(3)讲述:下面,我们来集中研究一下,到底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必须从日食的现象来分析。
(4)讨论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偏食。)
①日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从而启发学生想到挡光的天体是球形的。
)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全食。)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住太阳光的那个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哪个天体从地球上看有这样大?(从地球上看,只有月球与太阳大小差不多。
)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全食过程。)
③日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学生只知地球、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其他行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但看起来很小,不会挡住太阳。)
④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你是怎样想的?
(5)讲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与日食现象有关系的几个因素都与月球有关系,因此可以推想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
(6)学生分组实验:
①用这盏圆形的电灯当作太阳,用皮球当作月球,以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甲同学看着太阳,另外一个同学举着“月球”围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能看到“月球”的影子吗?
②让“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在甲同学眼睛上,请甲同学说说还能看到“太阳”吗?当“月球”影子离开他的眼睛时,是否重新看到了“太阳”?
③再做一次,让月球的影子自西向东慢慢掠过甲同学的眼睛,请甲同学说说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太阳”有什么变化?(会看到“太阳”由圆→缺→黑→缺→圆)
(这个实验适合分步进行,分步汇报。
在小组内,几个同学轮流充当甲,每人都体验一次。如果没有圆形的灯,第③步骤可以省略,也可以改用其他方法,例如在黑板上贴一个画的太阳,自己拿着皮球在眼前自右向左慢慢移动,观察“太阳”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
(7)讨论: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食成因示意图。)
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成因示意图,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8)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9)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10)提问:
①日食时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此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②地球上所有的人同时都能看到日食吗?(不能)哪个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
③日食为什么总是从太阳的西部开始?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太阳又复明了?
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2.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月食的成因。
(2)谈话:你看过月食吗?说说月食时的情景。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月全食。
(4)讲述:月食要经过“偏食→全食→偏食→复圆”这样一个过程,图中是月全食的情景。
(5)讨论:请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6)让学生画出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7)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月食成因示意图。
(8)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9)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10)提问:
①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当月球走到什么位置时开始发生月食?(走进地球的影子时。)
③月食时,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照到月球上的光?
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3.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日食和月食的探索
讲解:
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提问:
(1)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2)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3.练习:分别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布置作业
在墙上贴一个画的太阳,手里拿一个圆形纸片当作月球,做日食实验。研究:当“月球”离眼远近不同时,看到的日食现象是否有什么不同?
五、参考资料
1.日全食时的景象
日全食是自古以来就很使人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在日食开始时,人们看到太阳圆面的西缘有个黑影逐渐挡住了它,黑影逐渐扩大,太阳变成了月牙形,暗淡的光辉好似黄昏来临一样。接着,太阳全部被遮黑了,日全食发生了。天色突然变黑,犹如夜幕降临,天空中出现了星星,气温迅速下降,鸟雀纷纷归巢,鸡鸭匆忙回窝……过了几分钟,太阳的西边缘开始露出一丝亮光,好似清晨来临,同时,鸡鸣雀躁,直到太阳逐渐复明,整个大地再次成为欢腾的世界。
2.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和月球的背日方向都有一条长长的影子。影子的主要部分呈圆锥形,叫本影;天体越大,距太阳越远,本影越长。本影的背日方向有另一个圆锥叫伪本影。
本影和伪本影的四周是半影。本影得不到太阳的任何光辉。半影得不到太阳的某一部分光辉,而能得到太阳的另一部分光辉。伪本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半影,它只能得到太阳边缘的光辉,得不到太阳中心部位的光辉。
由于月球远远小于地球,因此,任何时候,月球本影只能笼罩地球表面一个很小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整个太阳被遮掩了,这就是日全食。
如果当月球距太阳较近,本影不够长,以致同地面接触的不是月球的本影,而是月球的伪本影。在伪本影笼罩的范围内看到的太阳只有中部被遮掩,四周依然光明,这叫做日环食。在日全食或日环食地带的四周,还有一个被月球的半影笼罩的环形地带,在那里看到的太阳,只有一部分被遮掩,呈现残缺的样子,这叫做日偏食。
由于地球的本影又宽又长,在月球轨道处,地球本影的宽度约为月球直径的2。7倍,因此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月球进入地球半影时,肉眼一般觉察不到月球明显变暗,因此月偏食天文台一般不预告。
3.日食和月食的过程
日全食和月全食的全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偏食──全食──偏食。划分这三个阶段的是四个食相,即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初亏是偏食的开始,食既是全食的开始,生光是全食的结束,复圆是偏食的结束。
此外,在日食过程中,总有这样一刹那:月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相距最近。同理,在月食过程中,总有这样一刹那:月球中心和地球本影轴心相距最近。这叫做食甚。
4.日月食发生的规律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农历初一),月食一定发生在望(农历十五或十六)。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平面(白道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不是重合在一起,而是有一个约5°9′的交角,因此不会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或月食。只有当朔(新月)或望(满月)出现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人们通过长期观测日食或月食,发现了日食或月食的发生由一个规律,按6585又1/3(或18年11日左右)的周期重新出现。这个周期叫做沙罗周期,是古代巴比伦人所发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