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衔?什么镇安
民国将军军衔是上将、中将、少将,但是民国还有两种将军虽然不是军衔但却和军队密切相关的,一种是“将军”,另一个是“上将军”(与上将不同),这两个称号是袁世凯所创立,“将军”最初是用来取代辛亥革命时的都督称号的,实为一省的最高军事将领才有的称号或在北京的将军府的将军所拥有的称号,而上将军则在将军之上,一般来说,拥有“上将军”称号的就可称为“某帅”了,而且“将军”与“上将军”则只是官职,不是固定的。
建威上将军段祺瑞1914年6月30日
镇安上将军张锡銮同上
镇安左将军孟恩远同上
镇安右将军朱庆澜同上
宣武上将军冯国璋同上
彰武上将军段芝贵同上!
振武上将军龙济光同上
...全部
民国将军军衔是上将、中将、少将,但是民国还有两种将军虽然不是军衔但却和军队密切相关的,一种是“将军”,另一个是“上将军”(与上将不同),这两个称号是袁世凯所创立,“将军”最初是用来取代辛亥革命时的都督称号的,实为一省的最高军事将领才有的称号或在北京的将军府的将军所拥有的称号,而上将军则在将军之上,一般来说,拥有“上将军”称号的就可称为“某帅”了,而且“将军”与“上将军”则只是官职,不是固定的。
建威上将军段祺瑞1914年6月30日
镇安上将军张锡銮同上
镇安左将军孟恩远同上
镇安右将军朱庆澜同上
宣武上将军冯国璋同上
彰武上将军段芝贵同上!
振武上将军龙济光同上
耀武上将军陆荣廷1915年3月13日:
镇安上将军段芝贵1915年8月22日
彰武上将军张锡銮1915年8月30日9
振威上将军张锡銮1915年12月22日2
昭武上将军姜桂题1916年!
襄武上将军王占元1916年1月8日
定安上将军张勋1916年4月10日7日
镇安右将军毕桂芳1916年5月3日
辅威上将军段芝贵1917年8月11日)
宁威上将军陆荣廷1917年11月8日4
耀威上将军陆荣廷1919年
虎威上将军曹锟1920年
镇威上将军张作霖1920年-
英威上将军李纯1920年
隆威上将军龙济光1921年
壮威上将军王占元1921年7
德威上将军王士珍1922年1月20日
肃威上将军萨镇冰1922年5月25日
庄威上将军荫昌1923年10月14日
孚威上将军吴佩孚1923年12月31日
益威上将军田中玉1923年10月5日
靖武上将军王怀庆1923年11月14日7
扬武上将军冯玉祥同上
匡武上将军王承斌同上
宁武上将军齐燮元同上
炳武上将军萧耀南同上
同武上将军阎锡山同上
阗武上将军杨增新同上
丰威上将军张怀芝1924年
熙威上将军刘冠雄1924年
树威上将军张绍曾1924年
曜威上将军李鼎新1926年6月22日
义威上将军张宗昌1926年8月19日
恪威上将军孙传芳1926年10月9日建威上将军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
祖父佩公少年时曾与刘铭传贩私盐、因之结识,官至淮军统领。爱其孙,随营伴读。稍长,迭遭变故,祖,父,母皆丧,生计窘迫,绝意科举,投武幕,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以最优毕业,保送德国习军事,返,任威海随营教官,历日清甲午之役。
小站练兵,得荫昌保荐,出要职,军中誉为“北洋之虎”。辛亥,率师南讨,暗有反正意,曾馈南帅黎氏以密函,中有:“杯酒话前尘,万马涛声天际涌。登临怀故国,八公山色望中收”之句。不数日,果有逼宫之齐电出,共和遂成。
民元后,历陆军部长多要职。袁公去,摄大政,出国务总理。及至丁巳复辟,讨平之。谓之再造共和。此后谋南北统一,文倚安福国会,武编参边二军,声势日隆。不意,曹,吴反,以清君侧,诛小徐为号,发兵来攻,一战而败。
隐。其后虽曾东山再起,出执政一职,又为马二,俄狄所煽之暴民,匪党所诬,迫去职,明心迹。抗战中,全大节,为国府迎于沪上,上亲执以弟子礼。以病薨,年七十有一。宿敌吴氏挽之曰:“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
时局至此,皆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镇安上将军
张锡銮,字金波,浙江钱塘人。父为四川驻防军官。幼即在军中,习兵事,通战阵。稍长,又取监生。军中皆称其智谋胆略,学识兼备。
绰号“快马张”,任通化知县、锦州凤凰厅候补道。曾历日清甲午之役,后以东督锡銮以事去职。复任东边道。兼安东开埠局总办。任满,升署度支司。辛亥,授命西征,定三晋。民元后,因惧东督赵氏仍恋故朝,兼之张,冯二将与张有早年招抚之谊,故调赵入京出清史馆馆闲职,而授张以镇安上将军,节制东三省军务。
徐放湖北将军。洪宪改元,封一等伯,列名将军府,兼参政院参政。越年,主崩臣退,赋闲津门。筑网师园,以风月自娱。民十年,病卒。
定武上将军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少孤贫。投效广西军,累保至参将。
日韩衅启,随毅军防守奉天。袁公练兵小站,充管带。庚子,防剿拳乱,叙功擢副将,赏壮勇巴图鲁。两宫回銮,随扈至京,谕留宿卫,日俄战后,调奉天,节制三省防军,赏黄马褂。旋命总统江防各军,驻浦口,调江南提督。
武昌变起,与总督张人骏、将军铁良等筹战守,江浙军合攻江宁,粮援胥绝,乃退屯徐州。人骏、铁良走上海。命勋为摄两江总督,赏轻车都尉。逊位诏下,并请优待皇室,保卫宫廷。民元后,倡丁巳复辟,事败,避入荷兰使馆。
旋赴津居,卒,年七十,谥忠武。老友绍英挽曰:“宿望重兼圻,峻节不随风会转;孤忠依故国,大星竟陨海天寒。”
`
宣武上将军 S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后投淮军聂士成幕 府。
曾历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因此为人好滔滔不绝,群僚笑其为北洋之狗。辛亥,率师南犯,挥北军猛攻武汉,火烧汉口,既下汉阳,封男爵。欲攻武昌,因袁欲反正,于三小时内连发七通电报召回。改任清廷禁卫军统领,察哈尔都统,反对南北议和。
时宗社党拟遣其回前敌,接段军,提控湖广。事不济。民元后,出掌两江,失忠义,暗阻洪宪事。段势起,明授总统职,暗施调虎离山计,失兵柄,徐去职,卒于北平,年六十。其人言大号空,子孙亦有染,孙巩,出入于倡优之间,俨然伶人矣。
彰武,镇武上将军
段芝贵,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后留学日本。返,任北洋新建陆军讲武堂教官。善逢迎,由道员累迁至黑龙江署理巡抚。后以袁故去职。辛亥,随袁复起,民元后,出武卫军总司令,第一军军长,授彰武上将军,署理湖北军务。
继与张锡銮对调。授镇武上将军,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上表劝进,洪宪成,封一等公。其后与族弟结皖系,任段政府京畿警备总司令、陆军总长,皖人呼之小段。直皖战起,临阵失机,大败。
去公职,隐。年五十六,卒。
振武,隆武上将军
龙济光,云南蒙自人,滇南世袭土司,与陆荣廷有姻亲之谊。投广西藩司张鸣岐麾下,张升两广总督,时广东水师提督李淮跋扈,不受张命,因之,龙得援引,官至广东提督,提三千济军入粤,以监水师。
辛亥,粤变,李降,张走,时局混沌,龙按兵百粤,初则静观其变,继则遥受北命,期年间,竟出广东巡按使,凛然封疆。然党人多不忿,欲屠龙,奋战经年,龙终去职,年五十八,卒。
昭武上将军
姜桂题,字翰卿,安徽毫州人。
少投行伍,僧格林沁卫队官出身。后随左宗棠剿回民,以功加提督衔,隶毅军,授云南临元镇总兵。甲午役,溃走金州,革职留营,观后效。后应袁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历屯泰安,青州、潍县。以功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加尚书衔,调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
辛亥,奉袁命,以毅军换防京师,热河,山海关等各处旗兵,助袁登位。民元后,授热河都统,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其后久掌毅军,洪宪,丁巳皆参与其事,调和于各派之间,然事皆不顺。暮年,出陆军检阅使闲职,年七十九,卒于京。
为人极护桑梓,凡亳州商贾无论良莠,即运烟土,但经热河亦庇护之。
德威上将军
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随袁创北洋军,任新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工兵营统带。
与冯,段并称三杰。其人不好张扬,人谓之神龙见首不见尾,故称之“北洋之龙”。历任练兵处军学司止使,又兼第六镇统制、署理陆军部侍郎。辛亥,袁氏起,充陆军大臣。民元后,隐居,受袁邀复出,获陆军上将衔 ,任陆军总长。
袁崩,出段内阁参谋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其后以北洋元老的身分,多次居间调停直、皖、奉各系间的矛盾。年六十九,卒。一说其为暴卒,乃其女孙为张宗昌辱所致。耀威上将军
陆荣廷,原名陆阿宋,广西武鸣人。
家境赤贫,两2岁丧父,五岁丧母,流落街头,以割马草为生。后入三点会,纵横清越边界,专与法人为敌。受招安,以功进广西边防督办,保送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赐号“提勇巴图鲁”。亡父母亦皆封为“建威将军”,“一品夫人”,然不思报效,却与革党相通,辛亥,反于西南。
继沈秉坤为广西都督,民元后,依违与孙袁之间,坐大于边陲,及至国民政府削藩,方失势,隐居沪上,年七十而卒。
熙威上将军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州人,父为箍桶匠,家贫如洗,投马尾船政学堂,习水师。
绩优,官送英国留学,习炮术。返,供职海军,历甲午之役,战后任“海天”舰管带。 平步青云之际,却因舰只触礁获罪,幸袁援手,方得免,遂入袁幕。民元后,出海军总长。洪宪时,封二等公。其后历多届内阁,曾为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
晚来隐居津门,年六十七,病卒。
虎威上将军
曹锟,字仲珊,河北天津人。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天津武备学堂。随军入朝鲜,历甲午役,战后投袁世凯,升嫡系第三镇统制。辛亥,军移驻京郊南苑,为袁禁卫。
民元后,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上书请求改变国体,授虎威上将军,洪宪初,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率军入川弹压,与护国军战于叙泸间,屡有斩获。及上崩,始退,调直隶督军。丁巳复辟,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破之。
段继位,互不容,时方南下汉口,率部入岳州、占长沙、取衡阳。遂与南军通,主七省同盟,讨段,讨奉,皆胜,控北京政府。以贿选手段为总统。二次直奉战起,马二倒戈,被软禁。后获释,于洛阳与吴会,相顾涕泠。
晚年寓居天津,日军入,许伪职,不受。年七十六,卒。国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英威上将军
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军政司,督练公所教练处提调,陆军第一镇骑兵营管带、标统,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等职。
辛亥,所部改编为混成协,随冯国璋南下同革命军作战,旋任第六镇统制。民元后,随冯南下,任江西都督。及冯为段所挟,邀往京师,特调其为江苏督军,驻节金陵。时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并称为直系之“长江三督"。
任上治工商主实业,恤民生。然突以四十六岁壮年,暴卒而亡。官档谓其:因忧国忧民而自戕。巷议其妾与马弁私通,被李发现后,马弁将李纯击毙,莫衷一是。
孚威上将军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
传其母有娠时,其父梦前明戚继光,故以佩玉名之。六岁丧父,失教诲,少无赖,染烟瘾,兼以揽讼词,?O卦词为生。后因事亡走他乡。投武卫军,为戈什哈。庚子军溃,,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测绘科。业成,入北洋第三镇。
辛亥,擢炮兵管带,移驻长辛店。翌年,袁以汤乡铭督湘,命曹部驻岳州互为犄角。汤慕其才,延揽之,为曹所觉,与人云:“与若为他人用,不若吾自用之”。遂连拔数级,出第六旅旅长。至是,赞襄军务,无役不予,战必胜,攻必克。
及至,连败皖,奉二师,天下震怖。时方寿于洛阳,有联谓之:“ 牧野鹰扬,百岁勋业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眼见江山唾手,不意冯二阵前倒戈,功亏一篑。其后游历川,辽以诗酒自娱。晚来,居北平,东师入,拟请出山,辞不受。
旋暴卒。事闻,上亲临致祭,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
壮威,襄武上将军
王占元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初读私塾,稍长投身卒伍,选送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
历任淮军哨官,新建陆军工程营队官,第七营管带,累升至新军第三协协统。辛亥,任北洋第二镇统制。民元后,继任第二师长。率部调湖北,晋壮威上将军,授襄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袁崩,任湖北督军,兼省长,两湖巡阅使。
因湖北境内多兵变,加之湘鄂战起,鄂军败北,为吴子玉联合湘军驱逐。匿居天津。办实业,置房产,兴教育。年六十九,病卒,归葬馆陶。
益威上将军
田中玉,字蕴山,直隶抚宁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曾任北洋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兖州镇总兵等职。
光绪三十四年,出东三省督练分所总参议。民元后,历任代理山东民政长、曹州镇总兵、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多职。调京任陆军部次长,转年任察哈尔都统。袁崩,归鲁,任山东督军,兼省省长。后去职,于天津寓居。
置房产,办恒源祥纱厂。年七十三,卒。
靖武上将军
王怀庆,字懋宣,河北宁晋县人,幼即失怙,家道中落,年十八即投军。庚子,王为直隶提督聂士成部下中军,兼带马步卫队。聂士成战死八里台。王于枪林弹雨中,负聂尸回营棺殓,并亲送灵柩至聂原籍安徽合肥安葬。
由是聂家感激,而当道者嘉许之,誉之为忠义。其后,聂母专函介绍王投袁麾下,充任陆军第二镇马二标标统。,历多职。辛亥,于直隶省通永镇总兵任上为部下所挟,拟从革命。伪应之,与诸将试马于校场,乘不备,驰去。
复引兵还,平之。党人因之衔之,屡谋刺,皆不成。民元后,调为多伦镇守使,屡征蒙古,多有胜绩。返,为北京步军统领兼热河都统,热、察、绥巡阅使。掌控京畿防务几十数年。晚隐于天津,寻卒。兹奇人必有奇病,因其肠病累年,因之军中号其“马桶将军”。
匡武上将军
王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人。少家贫,投行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业成,隶北洋新军。民元后,供职于直隶陆军第一混成旅,后所部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属曹吴麾下。首次直奉之役,直胜,本拟长驱出关,王以己亦奉省人故,力主和议。
和议遂成。因职权事,与吴渐不睦,二次直奉大战,变反于内。直遂败。功成本拟受封,不意张来,旋解职。隐。寻卒。子家禧,善丹青,以作插画显。
宁武上将军
齐燮元,字抚万,直隶宁河人。秀才出身,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业成,隶北洋新军。民元后,率部历多战,少有胜绩,然却旅长累迁至陆军第六师师长,江苏督军。北伐后,失权柄。转投东朝,抗战中,出华北绥靖军总司令。及日降,被捕,戮于金陵雨花台。
炳武上将军
萧耀南,名衍珊,字衡山,湖北黄冈人。
相传为南朝萧帝后,祖籍浙江兰陵,故又号萧兰陵。少家贫,中秀才,教馆为生。徐考入湖北将弁学堂,入北京陆军预备大学,业成,调清府中央练兵处任职。供职北洋,与曹,吴相识并结为知交。民元后,长佐军幕,以功进第三师混成旅旅长,随军南下,纵横湖湘,多有功。
晋湖北督军。任上内举贤才,外按境边,一时间楚地蔚然成冠盖云集之地。及至吴败,往投之,念故主,遂以权柄付之。越两月,突病卒,世皆疑之,一说其妾唤赵英者,湖北人,美艳无双,人称“湘楚一绝”,实为赤党谍报人员。
暗图之。未为可知。
恪威上将军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其间入同盟会。返。长期驻防湖北。民元后,率部入闽,任福建军务督理。江浙战争爆发,奉曹锟之命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乘机扩军。
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于南京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聘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开办联军军官学校,自兼校长,及至北伐军入江西,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主力被歼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救,被任为安国军副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
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率残部渡江反扑,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后失败。北返,出鲁西前线总指挥,与蒋、冯部作战,败回济南。张作霖被炸,率残部退至冀东滦州一带,由晋军收编。此后,赴沈阳,寄食张学良门下,后在天津为报父仇之施剑翘刺死。
义威上将军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幼母祝氏闯关东,广结豪侠。辛亥初,返乡,投民军都督胡瑛麾下,随军至沪上。任光复军团长。后刺陈其美,以作觐见之礼,投袁。数年间依附于各系之间,久不得志。
因缘际会,终得鲁督一职。南军北伐,张率直鲁联军南下,战不利,率残部退济南。 及张死,南军日进,恐,欲退关外,小张不允,势迫,弃军走,东渡扶桑。返,于济南火车站为报父仇之郑继成刺死。
曜威上将军 李鼎新,字承梅,福建侯官人,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习驾驶。
官送出洋。留英,先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旋返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进修炮术。返,调北洋舰队,授以五品军功补用千总。升署右翼中营游击,“定远”舰副管驾。历甲午役,以功补参将。战后,遭奏劾,革职。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奏保,开复原官。
辛亥初,署理新设海军部军法司司长。民元后为海军部参事,曾脱离北京政府,入护国军,后继萨镇冰任直系海军总长。直系败,随之去职。年六十九,卒于沪上。
同武上将军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
幼入私塾,寡言,尚游侠。年十五,入票号,交游渐广,有大志,摘录古圣贤修己治人之名言要语,名“补心录。”庚子,考入武备学堂,留东,入振武学校。结党人,入同盟会军部分支“铁血丈夫团”,续入日本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实习,绩优,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李烈钧,唐继尧等为同窗。
归国,升标统。辛亥,武昌变,亦率部反正,以太极八卦旗为军帜,克复太原,破满城。当选山西都督。继与北洋军会战数月,期间转战归绥。南北和议成,乃归。其后主政山西数十年,编练晋军,羽翼渐成,中原战事起,诸藩皆削,唯其独存。
抗战中,亦有功。及至己丑,随国府南狩,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薨于台,年七十有七。其善将将,御下以宽,及其离太原,勉诸将以忠义,麾下皆誓死报,群曰:“城存与存,城亡与亡。野战不成守城,守城不成巷战,巷战不成短接,短接不成殉国”。
及城破,军民千万,浴血街头;同仁五百,成仁火中。方是时,敌焰方炙,各疆吏降者不可数,唯太原,城陷时,无一降者,烈矣。
扬武上将军
冯玉祥,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巢湖人。幼家贫,投淮军,于军中读埠外报籍,渐有革命之志,组武学研究会,潜谋反清。
辛亥,闻南方变,欲应之,与滦州兵事,任民军参谋,事败,递解回籍,赖其妻刘氏为北洋协统陆建章侄女故,得免。然同志皆死于难,深憾之。遂有日后驱废帝出宫之举,以完诸友遗愿。民元后,自领西军,纵横豫陕,依违于各系之间,叛复无常,人称“倒戈将军”。
戊辰,上任之为行政副院长,以羁縻之。稍后,削藩议起,麾下诸将皆归正,势去,历闲职,悠游岁月,及至党国南狩,身在域外,不思共赴国难,反欲归受伪职,然逢海难,卒于域外,岂非天哉?年六十六。其人一生虽称信洋教,自号“基督将军”,然观其行事,俨然犹大云,诚为天下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