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折扇有什么类型?能否告诉我
第一节 从"诸葛亮的扇子"说起
(蜀扇春秋、楚扇怀古、宁扇拾趣、苏州香扇、杭州雅扇)
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的扇子非同寻常,它已成为一个特定意义的道具,与诸葛
亮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 然而,诸葛亮的扇子从何而来?在长江流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
相传诸葛亮小的时候放牛,结识了一位白胡子老头,两人常在一块读书玩耍。老头
行踪神秘,引起了小诸葛的好奇。 一日,他偷偷将白石灰放入老头的竹拐杖里,老头走后,
他顺着
白石灰印找到一棵大树下。原来老头是一只金鸟(一说为老鹰)变的,正在树上打盹呢!诸
葛亮就在树下守侯,忽然,金鸟打了一个哈欠,从嘴里掉出一颗珠子,正好落入诸葛亮口中
,"扑
哧"一...全部
第一节 从"诸葛亮的扇子"说起
(蜀扇春秋、楚扇怀古、宁扇拾趣、苏州香扇、杭州雅扇)
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的扇子非同寻常,它已成为一个特定意义的道具,与诸葛
亮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
然而,诸葛亮的扇子从何而来?在长江流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
相传诸葛亮小的时候放牛,结识了一位白胡子老头,两人常在一块读书玩耍。老头
行踪神秘,引起了小诸葛的好奇。
一日,他偷偷将白石灰放入老头的竹拐杖里,老头走后,
他顺着
白石灰印找到一棵大树下。原来老头是一只金鸟(一说为老鹰)变的,正在树上打盹呢!诸
葛亮就在树下守侯,忽然,金鸟打了一个哈欠,从嘴里掉出一颗珠子,正好落入诸葛亮口中
,"扑
哧"一下滑入肚中。
老头惊醒后,对诸葛亮说了实言:我是修炼了三千年的金鸟,全靠这颗珠子活命。
现在,珠子没有了,我也活不长了。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伢,有意成全你。你必须在八月十五
这天来
这里找到我的尸体,拔下我的羽毛,编成扇子,日后有何难事,摇摇扇子就有办法了。
诸葛亮的扇子就这么来的,以后他在刘备手下当了军师,这把羽扇帮他出谋划策,
屡建功绩,成为智慧和谋略的象征。
中国是扇子的王国。制扇工艺精美、历史久远。扇子的品种从古到今,已发展到四
百种之多。
古代的扇泛称" ",别称"摇风"、"凉友"。《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 ,夏日
之裘,无用于己"句。相传虞舜时代已有扇。晋朝崔豹《古今注》载"舜作五扇"、殷高宗
有雉尾
扇"。
" "从竹、"扇"从羽,从字形上表明,中国早期的扇子是用竹、毛制成。楚地出
土了中国早期的竹扇和羽扇,这似乎也可以作为早期制扇材料为"竹"、"羽"之旁证。
《周礼》记载,帝王和王后的车上都有" 扇",长柄大面。
这种扇子主要是用来
蔽风遮尘的。因而又叫"障扇"。后来各朝代皇帝宝座两侧和出行时左右侍从手执的长柄障
扇,则
是为了炫耀皇权的威仪了。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用于拂暑纳凉的扇子就产生了。
从那时起至汉代,文人中流行执白鹤羽
扇、宫女中流行绢扇(宫扇、团扇)。民间用扇大抵也用麻、竹、羽之类,制作得简陋些,
或索性
以树叶等实物代之,尚缺考证资料。隋以前,扇子多以绫绢、禽羽、竹篾制作。
隋至唐代,
出现了纸扇。南宋时,苏杭一带已成为生产折扇的中心。后又发展了象牙扇、檀香扇等名贵
品种。
明清时苏杭的扇艺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扇的最高峰。
长江流域是中国扇子的重要产地。
中国的四大扇子产地"苏、浙、川、粤"有三大
产地在长江流域。此外,洞庭湖、鄱阳湖地区的羽扇也在全国久负盛名。长江流域制扇的历
史十分
悠久。在湖北就出土过战国时代的竹编髹漆楚扇,此后又多次出土过羽扇。
长江流域大多
数地区属南方亚热带温湿性气候,夏季闷热而潮湿。易受到热带高压气候影响而造成持续高
温。中
国的"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都集中在长江一线。自古以来,人们消暑解凉依赖
于扇子,并将扇子从单纯的生活用具发展成为集实用于审美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一、蜀扇春秋
蜀中名扇千姿百态,历史悠久。唐代"涪州出扇,为时贵珍"(李清裕《段氏游蜀
记》);"魏城(今绵阳市区内)以一茧造一扇,谓之绵扇,亦轻而可爱"(《能改斋漫录
》)。
桐花凤罗扇,是以在纸扇上巧绘一种蜚声千百年的小鸟"桐花凤"而得名"桐花凤"羽毛斑
斓五彩,为川西南名鸟,又称五色凤、么凤。工艺家们巧绘其形于纸扇上,竟成为名噪一时
的珍品
。
故唐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作《桐花凤扇赋》,力赞其美。后人认为,唐代的桐花凤罗扇
为蜀工艺扇之始。
明代,四川已是全国三大名扇产区之一,每年向朝廷进贡一万余把扇子。明万历年
间,四川贡扇没有'按时运至京师,结果布政使等被降调他处(《元明事类钞》卷三十)。
蜀扇"
其精雅则宜士人,其华灿则宜艳女",宫中所用蜀扇有的每柄价值高达黄金一两。
明代成都羽扇,风格为蜀汉时遗制。最初用"雄雉"的名贵尾羽做成,以后仍多用鸟羽。有
杂鸟毛、也有鹅毛,俗称鹅毛扇。
色泽一般为羽之本色,古朴清雅,此扇扇风柔和,老人、
婴幼儿
、病者或产妇产期用来却暑,由为适宜"停以如栖鹄,挥之如惊鸿",是诗人对羽扇的形象
化赞誉。
荣昌折扇,相传为乾隆时由广东传入,至辛亥革命后,折扇的生产地进入了鼎盛时期,创制
了绸面、水磨骨、雕刻、漆嵌、泥金、金粉写画等新品种,城内扇铺发展到一百余家,工人
多达三
千人,年产折扇五万余把,成为继苏抗名扇而兴起的扇艺后起之秀。
荣昌折扇扇骨采用楠竹、白竹、棕竹等多种竹材制成。其中的乌骨扇,是用四川特
产五倍子渗石灰蒸煮而成,油墨发亮,清雅宜人。扇骨精致的还用牛角、鱼骨、螺钿、金银
丝镶嵌
或雕镂,扇面一般为素色,也有的巧绘图案,以十八罗汉扇最为驰名。
蜀扇之最要数"龚扇"。龚扇即竹丝扇,清末由自贡人龚爵五在细竹扇的基础上创
立,后又由其子龚玉璋继承发展,至今已传承四代。"龚扇"选用一年生优质竹劈成细如发
丝的竹
丝,借鉴提花织物的原理挑压,经纬竹丝,纵横穿插而成。
一把"龚扇",往往要用两千根
左右的细竹丝,花费四十多天时间方能编成。成品薄如丝绢、柔似绫绸、美如织绵,光华透
亮,巧
夺天工。(图1)此外,开县临江油纸扇、广汉潮扇、长宁篾笆扇以及铜梁、垫江、梁平等
地的棕扇也很有名。
二、楚扇怀古
目前我国出土的最早古扇文物,大约要算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楚地竹扇了。
这把竹扇用红、黑双色竹篾编织,为战国时贵族的随葬物。
扇面造型为门扇的一半,呈菜刀形;扇柄长40。
8公分,为夏季拂凉功用的短柄
手扇。类似竹扇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有发现,形制大抵相同。可见,从战国至汉代数百
年间,
这类竹扇是当地较为流行的生活用扇,然而它的制作工艺却十分精工。
如湖北楚扇扇面外侧
为单层篾编织,内侧为双层篾。篾片制作得薄而细,仅0。1厘米宽,并分别髹以红、黑漆
。扇面
采用矩纹编织法编织。在矩形纹里又编织出连续的"十"字纹,花纹错落有致,规则而优美
,即使在当代也算得上精美的工艺品。
楚地还出土有羽毛扇。一种是长柄的,为长方条木柄,其首端细,末端较粗。首端
由一横木和半圆形的竹片组成扇形,扇面由羽毛拼成,长约2米左右。这种扇子不能手握,
只有让
别人拿着扇风。
它发现于几座大、中型楚墓中,大约是贵族使用的扇子。另一种为短柄扇,
首端斜尖,将羽毛展成扇面,并用细麻绳或丝绳缠缚牢固,末端为椭圆形。扇的长度在25
-30
公分左右,为手执式扇柄,多在中、小型楚墓中,已发现十数件。
陆机《羽扇赋》说:"昔
楚襄王会于章台上……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三国诸葛连亮之羽扇,
应属此
类。
后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区的羽扇,多袭楚地羽扇之旧式而发展。
尤其是洪湖羽
扇,采用当地野禽羽毛制成,有数百个花色品种。制作时选色泽光亮、纹饰天成的羽毛,按
羽毛原
有排列顺序、纹理对称铺排、选配,再经捋、穿、合、排、吊、收等15道工序制成。
扇柄
多以竹、竹骨、象牙制成,最后吊彩丝线八结扇坠,古色古香、大方典雅。其中以白天鹅羽
毛制作
的"家鹅京月扇"最著名,其形如满月,俗称"姑娘扇",扇面以彩色花布附饰,牛角柄坠
有丝线流苏穗,当地以此扇象征"洁白无瑕"和"满月白头",是男女定亲后在端午节赠送
的情物
。
姑娘在看会戏时,也要在随身携带的青布伞上吊一把姑娘扇。
三、宁扇拾趣
六朝古都南京,亦是"三大火炉"之一,用扇风俗颇古。早在南宋时代,就有精美
的工艺扇产生。金坛的茅山南宋周 墓出土的一把脱胎剔犀活柄团扇,扇形椭圆漆柄,扇面
用棉纸
涂以柿漆防水。
扇柄装有可转动的中轴,柄上镂空剔透雕成三对双方如意纹。是一把精美实
用的工艺扇 。1500年以前,在《南齐书》中提到"腰扇",后人考证"腰扇"即为"
聚头扇
",因为它能聚合撒展,所以又称"聚扇"、"撒扇"或"聚头扇"。
与现折扇相似,似可
视为金陵折扇之初始。 有说折扇自东赢、高丽传入,为异域敬贡中土的贡品,此说尚需考
证。
折扇在明永乐年间已在社会上流行,其制作也逐渐讲究。扇骨除竹木外有用牙骨者
,扇面则洒金银、施书画,题扇成为一种风流。
到明成化年间,金陵折扇已有"李郎(名
昭)竹
骨王郎(名孟白)画","金陵折扇名无之"之誉。
1965年,在江苏江阴县明墓中出土一把饰有剪纸的折扇,制作年代为明正德一
十年(1515年前后)。
折扇用竹骨十八根。扇面系用棉筋纸裱成,表面涂柿漆,呈棕色
,并有
点点洒见。有趣的是,打开折扇,对光观看,可见两层棉筋纸间夹裱的一幅"梅鹊报春图"
剪纸。 (图2)
金陵折扇普遍以竹为扇骨。
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扇面用素洁的
纸折叠而成,谓之"苏面"。制扇骨有水磨、模雕两款:水磨,滑润如玉,光可鉴人;模雕
,在折
扇两侧的大骨面上雕花刻字,有的竟能刻出苏轼《赤壁赋》全文,已显微雕端倪。
另有高淳
羽毛扇,相传始于孔明时。羽毛扇的品种按羽毛和扇形分有两大类数十种之多。其中 、鹰
毛类有
宝剑式、平月、汗光月、平光月、鸟平月、小汗月等;家鹅毛类有梢中汗月、汗光月、桃形
扇、石榴、佛手、鸡形以及古老的贡扇、贡广平月等。
四、苏州香扇
苏式雅扇,宋时已有,至明代间闻名,清代以后遍销南北。雅扇有"水磨骨玉折?
quot;、"治扇"、"绢团扇"等,以檀香扇最著名。檀香扇由竹折扇演变而来,创于
明清,
近代形成体系。
20年代已有七家作坊,以"张多记"制品最佳。
苏州香扇用料极为讲究,所用檀香木必须香味纯正,色泽黄,文理平顺无疵。扇面
所用丝绢,须经过加矾处理,使其雪白匀净。有色绢面,要经过特殊炼染,使色质透明度纯
真,经
久不变。
在结构上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折撒自如。一扇在手,香溢四座。挥扇拂暑,清新
解热。
檀香扇的种类有男扇、女扇之分。男扇古朴大方,扇而有绢有纸、有章印。扇骨上
一般刻有文饰,给人以高雅舒适之感;女扇式样繁多,有"倒肩"、"格?quot;、"
中空"
、"玉带"、"全面"、"排茄"等。
在扇骨的技巧上,檀香扇通过拉花、烫花、画花来显现。拉花是在事先打好的空眼
中拉出透空的花纹图案,拉出的花纹虚实有度,明快有节,剔透绚丽;烫花是用火笔在扇骨
、扇面
上烘烫花纹。
它依靠火力的强弱老嫩,使画面显现出浓淡层次;画花是在扇面上运用国画手
段,勾勒渲染。艺人们能在扇面、扇骨以及在窄小的扇边上脱手绘出各种戏剧人物、历史故
事以及
山水花鸟,足见其技艺高超。
檀香扇有的以画为主,辅以拉花、烫花;有的全部拉花和烫花
;有的"三花"俱全,相得益彰。
如今苏州名扇已发展到300个花色品种,为国内外馈赠亲友的佳品。
五、杭州雅扇
浙江是我国重要扇子产地。
湖州传统羽毛扇,扇柄上端用羽管劈成片,扎作一只小
菱角,极富江南风情。据说这种羽扇有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地文士多用"鹤
翎羽扇
"。此外,绍兴,嘉兴等地也产扇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一老妪题扇,使之售价大增的
佳话就发生在绍兴。
浙江名扇数杭州。杭州的折扇自古就有"杭州雅扇"的美称。
南宋时期,杭州的折扇生产极盛,"扇子巷"就是制扇作坊集中之地,巷名至今沿用。
当时
生产的扇子就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藏香扇、漏尘扇等多种。
明 清以后,杭扇品种增多,与丝绸、茶叶被称"杭州三绝"。现在的王星记扇厂是
清光绪六年王星斋所创始,王星斋夫妻制成的黑纸扇,在国际博览会上屡屡获奖。
1929
年,该
扇以"三星"牌商标注册,成为王星记传统名扇中一个最主要的品种。
王星记黑纸扇用料考究,扇骨是用贵州等地的棕竹精工制成,甚至有的扇骨还以象
牙、玳瑁、檀香、兽骨、乌木、桃丝、鸡翅木等名贵材料制作,再施以雕花、嵌金银丝等工
艺,堪
称珍品。
三星黑纸扇还具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的特点。既可拂暑取凉,又可遮
阳避雨,故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誉。经过试验,随意取几把黑纸扇在烈日下曝晒十小时
,然后
再放入水中浸泡十小时,最后再投进沸水中热煮十小时,每把扇子都是形不走,色不褪,纸
不破,取出晾干,依然是一把好扇。
这是因为它是用一种纯桑皮纸做材料,两面涂有精制过
的柿漆
,经过糊面、折面、上色、整形、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是名副其实"
半把伞"。
杭扇的扇面,还成为书画的载体,历代文人墨客都喜以扇为题或在扇上题诗作画,
抒发雅兴。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都藏有名人题诗作画的杭州雅扇作品。清代杭州柯
桥民间
画扇艺人陈潮生的彩绘水浒人物扇面,以生动而富有个性的造型手段,描绘了"水浒梁山"
一百零八将的起义故事。
画面疏密相间、富丽堂皇、气势磅礴,为杭扇之珍品。杭州王星记
扇厂的
著名书法老艺人朱念慈,在一把九寸长的棕竹黑纸扇上,用真金蝇头小楷书写全部唐诗三百
首"唐诗蜃稚?quot;(共计11,191个字),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博览
会上展
出时,成为轰动全市的新闻。
杭城除生产黑纸扇外,还生产檀香扇、象牙扇、宫扇、绢扇、舞蹈扇、帽子扇等共
十五大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