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土鸡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7-04-05

0 0
    土鸡的生活习性: (1) 早成雏 小鸡一出壳全身布满绒毛,便能独立行走和觅食,这为人工育 雏提供了方便。 (2) 耐寒怕热 土鸡全身布满羽毛,形成了良好的隔热层,加之每年秋季要重 新换羽过冬,因此土鸡不怕冷。
  但土鸡没有汗腺,加之全身羽毛形 成的有效保温层,散热主要依靠呼吸和排泄,因此土鸡怕热。  当气 温超过26。 6°C时,随着气温的上升,呼吸散热更为明显;当气温 超过30°C时,产蛋率下降;当气温超过36°C时,鸡会出现中暑死 亡。
  土鸡在放养时沙浴可防止中暑。 (3) 性成熟较晚 土鸡性成熟较晚,一般土鸡的开产时间为150~180日龄。土 鸡的性成熟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天伺养的土鸡开产早,秋季饲养的 土鸡开产晚。   (4) 有就巢性、产蛋量低 就巢性也称抱性,是土鸡繁殖后代的一种本能。
  自然条件下土 鸡通过抱窝孵化小鸡。土鸡就巢时停止产蛋,因此土鸡产蛋量低, 年产蛋量一般为80~160枚。 (5) 冬休性 冬休性是指鸡在光照时间缩短、气温下降、营养供应不足的自 然条件下停止产蛋的一种习性。
    土鸡的产蛋性能受营养、温度和光 照的影响较大,每年春、秋季是其产蛋率较高的时期。土鸡生产要 均衡发展,就要人为地创造有利于土鸡产蛋的环境条件。 (6) 食性杂 土鸡食性杂,长期放养的土鸡能采食树叶、草籽、嫩草、青 菜、昆虫、蚯蚓、蝇蛆、沙砾等,也可在果园、收获后的庄稼地采 食落在地上的果实和谷物。
    土鸡耐粗饲的能力很强,但在粗词条件 下生长缓慢。土鸡主要靠角质化的喙琢食,对食物的机械消化作用 主要在肌胃内进行,鸡的嗉囊是食物的暂存场地。鸡的嗉囊与腺 胃、腺胃与肌胃交接处较狭窄,易阻塞。
  因此,加工饲料时,要防 止枯枝、铁丝、铁钉、羽毛、塑料布、编织线、棉线等不易消化的 物质混人饲料,以免被鸡误食形成阻塞,而后发展为软嗉、硬嗉 病。  放养时,注意清理牧场异物。
   (7) 群居性强,易于建立条件反射 土鸡有很强的群居性,喜欢成群活动采食,特别是以1只公鸡 为首形成的自然交配群。土鸡生长到一定的日龄,相互之间常争 斗,根据个体之间争斗能力的强弱在鸡群中形成一种由强到弱排成 的秩序(群体序列),群体序列利于群体的稳定。
    放养时,早上放 出之前和晚上收圈时用哨子或口哨给鸡一个信号,然后再喂料,反 复进行训练,经过1周后,鸡群就会建立起条件反射。晚上收圈时 吹哨子或打口哨,鸡群就会回到舍内。
   (8) 善飞翔,活泼好动 土鸡体型小,体重轻,羽毛丰满,利于飞翔、攀高。放养条件 下,活动范围广,采食面积大,觅食能力强。  大规模高密度饲养条 件下则会发生争斗、啄肛、琢羽。
   (9) 栖高习性 土鸡晚上喜欢在树枝、木杆、绳索上休息,也喜欢飞到高处, 对此,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损坏电线、水管, 或鸡只外逃。 (10) 换羽 土鸡有换羽的习性。
  换羽分为年龄性换羽和季节性换羽。  小鸡 出壳后全身布满绒毛,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将绒羽换成正羽;7~8 周龄、12~13周龄、18~20周龄还要进行3次不完全更换羽毛。 如果在土鸡新羽刚长出、旧羽未完全脱换完毕时屠宰上市,则新羽 很难拔净,留在皮肤内影响屠体美观,所以土鸡要避免换羽期上 市。
  慢羽型的土鸡在90日龄时背部、颈部、腿部和腹部的羽毛尚 未长齐,“卖相”不佳。  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土鸡群会出现季节性 换羽。换羽时土鸡停产,因此应防止季节性换羽。换羽期间应配以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含硫氨基酸,以保证羽毛正常生长所需的 营养。
  
   (11) 敏感性强,应激反应大 土鸡反应敏感,易受惊吓而逃避到树枝丛、掩护物下或打堆, 常出现挂伤、夹伤、抓伤等现象。  因此,饲养土鸡的场所应避免噪 声、陌生人、外来动物和转群等不良刺激,给其创造一个安静、稳 定的生长环境。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