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怎样防治香蕉束顶病?

怎样防治香蕉束顶病?

全部回答

2017-07-29

0 0
    香蕉束顶病是阻碍香蕉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病害,世界各地香蒸产区均有发生,在我国香蕉产区发病率在5%-10%,个别旧蕉园可达20%以上,吸芽苗较组培苗发病率高。香蕉束顶病主要在香芽蕉类(AAA)表现,龙芽蕉类(AAB)次之,大蕉和粉蕉(ABB)较耐病,AB型野生蕉也有束顶病发生。
    (1)病症感病植株新叶抽生异常,新出叶一片比一片窄且短,叶柄也同时变短,直立向上,不能正常开张,呈束状叶,由此得名,蕉农俗称丛心病、葱蕉、虾蕉、蕉公。早期症状是叶柄及中脉基部出现深绿色条纹,俗称“青筋”,此后,新出叶变小直立,变脆,叶片边缘明显失绿,后变枯。
  早期发病一般不能正常抽蕾,抽蕾期发病果实小无法发育长大,无经济价值。  病株根系大部分呈紫色,不发新根,吸芽抽生有所增加,均为带病材料,不能作为繁殖材料。(2)病源及传染途径该病病源是香蕉束顶病病毒,通过种源、香蕉交脉蚜传播。
  机械磨擦和土壤线虫不能传播。带毒蚜虫吸食芽后,最快一个月就可显症。在暖冬的年份,4-5月回暖时为发病高峰,这与蚜虫大量越冬有关,苗期叶片幼嫩,蚜虫喜吸食,发病也较成株严重。  矮干香蕉较高干品种发病较多,旧蕉园,第二造比新植蕉发病多,病穴补种发病率也很高。
  (3)防治方法采用无病苗作种苗。选择无病园采种吸芽繁殖的组培苗,炼苗联合会苗圃要有40目以上防虫网,常常喷杀蚜剂,确保苗木不带病源。切忌大量从老蕉区旧蕉园大量调运吸芽作种源。一般新园用无病组培苗,能保证第一造蕉收获率在97%以上。
    常常检查蚜虫,至少应于9-11月和3-4月加强蚜虫防治,喷高效大功臣2000倍液,50%辟蚜雾15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1500倍液等内吸性杀虫剂。
  以香蕉把头处及杂草为主,香蕉交脉蚜的寄主范围主要是芭蕉科,有蕉麻,姜,芋头。铲除病株。可用除草剂先杀死病株再挖除,集中销毁,病穴可暴晒,消毒后补种粉蕉或大蕉。  发病率在30%以上的病园应改种其他作物或轮作水稻、粉蕉或大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