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美国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有什么区别?

美国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2017-07-05

47 0
    一、学生走班、老师坐班、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统一的课程表   美国公立高中留学的基本授课模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与国内中学的学生坐班不同,是学生走班,教师坐班。美国中学的教师都被安排在固定的教室里,教师门口张贴着自己的姓名和所教课程,教室就是办公室,讲台就是办公桌,日常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就在这里进行。
    因为走班,所以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因为选课自由,所以没有统一的课表,只有自选的个性化课程表。美国基础教育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主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差异发展的需要,因而不是教师选择学生,而是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和主动态势上。
     二、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   留学美国公立高中绝少制定妨碍个性发展的条条框框,既不强迫学生遵从某一规范和标准,也不刻意让他们去崇拜什么名人大家,而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发现。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性而为,发言可以不举手,插话提问会受到鼓励,可以上厕所、借文具,想坐想站甚至想换到地上去坐都无人阻拦。
     三、品德教育自成一格   1、美国公立中学把宗教教育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基础。信仰宗教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教义蕴含了人生的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宪法禁止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和做祷告,所以,学校只能将品德教育的任务转交给宗教、家庭和社会,让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通过做礼拜和做祷告潜移默化地接受品德教育。
       2、美国公立中学把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品德教育的补充。虽然禁止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允许开设宗教知识课;此外,公民课、社会课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也涉及品德教育的内容。   3、美国公立中学把开展活动作为品德体验的载体。
  除校外、校内体验式德育活动外,一大亮点是完全依靠学生会(或称学生自治政府)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办事等。     4、美国公立中学把设立咨询师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咨询师不是班主任,但所做工作基本类似于国内的班主任。咨询师和学生之比一般为1∶250。咨询师的主要职能是在校方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起桥梁作用,对留学美国高中交换生学业以外的问题进行全面指导,涉及思想、品德、心理、酗酒、吸毒、暴力、交友、性态度等。
    这些咨询师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资格证书才能被校长聘用。   美国公立中学德育虽然自有其长,但也有不及的一面,学生吸毒、酗酒、暴力、性尝试、少女怀孕、枪击事件等都比较严重。
     四、体育倍受学生欢迎   1、用加强管理保证重视体育。别的学科只有一个主管,但体育有两个主管:一个是体育系主任,主管全校体育教师,提供列入课程表的学术层次课程,也就是体育常规教学,与国内并无二致;另一个是体育运动主任,主管全校学生体育工作,提供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层次课程。
    学术层次课程由学校组织实施,运动层次课程则由教育局体育主管部门通过体育运动主任和专业运动教练组织实施。   2、用无需选拔保证重在参与。每所学校通常有几十支运动队,每队由一名专业教练负责。
  只要场地等条件允许,几乎所有奥运项目都有相应的运动队;只要有兴趣,男女生都可以参加任一运动队,不需要任何条条框框,也不需要选拔。     3、用专业训练保证运动质量。学生入队全凭兴趣,但接受训练必须专业;教练不是学校学术课程教师,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但必须是教育局体育主管部门为各校专门招聘的运动教练。
  所以,只要进队就等于接受专业训练。   4、用硬件设施保证训练落实。再小的高中也一定有美式足球场、英式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区面积之大、场地之正规,皆为国内少见。     5、用联赛制度保证竞技水平。
  每年不同月份都有不同项目的积分赛或淘汰赛。每天放学后(通常为下午2:30,最迟3:30),各队不是在校内训练就是在校外参赛。如果在市级联赛中胜出就参加州级联赛,直至州级总联赛、全国分区联赛和全国大联赛。
  教练们在州级淘汰赛的联赛中将抓住时机发掘各路明星。  可见,美国中学生只要参加了运动队,就几乎天天在开运动会,天天在过体育节,天天在接受至少是半专业的训练和比赛。   五、课程种类繁多,高达百种以上   1、与课程管理体制有关。
  美国实行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实施的课程分级管理,国家只对各州提出指导意见,各州制定的课程标准就是学区和学校课程的主要依据,但学校在执行学区课程时,有权结合学分制要求和自身优势、特色开设校本课程。
       2、与基础教育目标有关。美国的基础教育关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什么样的人才。寄托了美国新世纪教育理想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明确提出:每位学生到十二年级末即18岁时,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
  在“升学+就业+全人”三维目标导向下,课程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和成为现代人的需要,就必须全而小、小而专、专而精,如家政、烹饪、养育、木工、焊接、农技、汽车修理,等等,只要是人生和社会需要的技能,综合制中学几乎都相应地开设。
       3、与课程理念结构有关。美国中学一个科目可以按年级、专题、难易度分为多门课程。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必修课程是州教育局或地方学区规定的必达学术标准,选修课程则由学校自主开设。
  因为课程开设综合化、个性化、微型化,选择空间大,所以综合制高中虽然大学录取率不高,但学生都能在体艺书画、说演弹唱、农工商贸等方面各显其长。       4、与美国移民文化有关。
  今日之美国真正的土著人口只有1%。他们的学校都可称为国际化学校。为使社会各成员能够同在星条旗下和谐相处,一是由各方代表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通过立法、司法、执法来实现国家意志;二是认同差异,推崇自我实现。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微型化特征,其实也是这个移民大国多元文化的需要和折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