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最长的专门灌溉的人工渠吗?

郑国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长的专门灌溉的人工渠吗?

全部回答

2017-06-28

0 0
    关中地区是古代著名的富饶之地,在秦汉时就成为著名粮 仓,成为“富饶甲天下”的地方。这是农田水利搞得好的结果, 尤其是和郑国渠的建成分不开的。郑国渠的技术工程配套成龙,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灌溉 工程体系。
  我国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大约从西周 开始,就已有水利技术的萌芽。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运输,其次才是灌溉农田。虽然有不少专门灌溉的渠道,但规模 都比较小。
  而郑国渠的灌溉工程就不同了。首先,郑国渠的渠道 选择在瓠口泾河弯段河道的下游。这里流速大,进水量多,就是 在枯水期泾河水的主流仍靠近引水口,水容易人渠。郑国在瓠口 这个有利地形上做石堰坝,目的在于抬高水位,拦截泾河水人 渠。
    他利用原泾河河床众多林立的大石头作为堰势的骨架,充分 利用泾河的砾石为材料,既节省又坚固。同时,在修筑堰坝时还 注意到了堰身与泾河水流方向成西北与东南的适当斜角,这样便 相对地减弱了洪水对堰坝的压力和冲击力,还可以多引水,完全 符合力学上的原理。
  其次,在自渠流入郑国渠故道的交会处、郑 国渠总于输水渠堤的南岸,有一北高南低的倾斜坡度的退水渠。   退水渠的宽度与引水渠的渠段基本相等。这种退水渠的设置是科 学的,一方面用于排泄山洪,另一方面很自然地把引水渠里较多的水退到了泾河里。
  这就保证了渠道的安全,并且还起到了排沙 的作用。从引水渠到退水渠的规划布局的工程技术,基本上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引水灌溉工程系统。  此外,郑国渠主要流经渠线的 设计布局,充分利用了北山以南,东西数百里,西北微高,东南 略低的地形特点。
  它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很自然 地把主干线布置在灌区较高的地带上。这样就有利于多灌慨农 田。郑国渠创造的横施小河人渠,增大灌溉水源,为大规模兴修 水利开创了先例。  郑国渠,在关中地区是历史最悠久、灌溉面积最大、也是 最早引泾水灌溉的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 200多年历史。
  这条渠长达300多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长的专门灌 溉的人工渠道。这条渠道修成后,对关中的农业和秦国的经 济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史记•河渠书》评论说:“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 中为活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说明郑国渠可以 灌溉4万余顷(今制约280万亩),每亩产量一钟(今制约每51亩125公斤左右)。特别是“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商之地”,就 是利用含泥沙多的河水淤灌改良盐碱地,实际上起到灌水、施 肥和改良盐碱地的三重作用。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此 后,在秦汉时关中地区就成为著名粮仓,成为“富饶甲天下”的地方。  总之,郑国渠从渠首、拦河堰到引水渠、干支渠和截断小 河流的“横施”等技术工程,配套成龙,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灌溉工程体系。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发展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郑国渠的修筑,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水利灌溉和治水工程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这不但 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在世界古代水利史上也是少 有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