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蝼蛄有哪些特点?

蝼蛄有哪些特点?

全部回答

2017-05-11

0 0
    蝼蛄俗名"揦揦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在我国为害最重的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部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蝼蛄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萎蔫停止发育。
    形态特征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0毫米,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16毫米,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35毫米,附于前翅之下。
  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0~2个刺,多为1个。东方蝼蛄:成虫体型较华北蝼蛄小约30~35毫米(雌大雄小),灰褐色,全身生有细毛,头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长约12毫米,覆盖腹部达一半;后翅长25~28毫米,超过腹部末端。
    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后内侧有3~4个刺。发生规律华北蝼蛄:约3年1代,以成虫、若虫在土内越冬,人土可达70毫米左右。第2年春天开始活动,在地表形成长约10毫米松土隧道,为调查虫口的有利时机,4月份是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2次为害高峰。
  秋末以若虫越冬。若虫3龄分散为害,如此循环,第3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进入越冬期。  其食性很杂,为害盛期在春秋两季。东方蝼蛄:多数1~2年1代,以成、若虫在土下30~70毫米越冬。
  3月份越冬虫开始活动为害,在地面上形成一堆松土堆,即其隧道,4月份是为害高峰,地面可出现纵横隧道。其若虫孵化3天即开始分散为害,秋季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成为对秋播作物的暴食期。  可在秋末冬初部分羽化为成虫,而后成、若虫同时人土越冬。
  两种蝼蛄均有趋光性、喜湿性,并对新鲜马粪及香甜物质有强趋性。卵产于卵室中,卵室深约5~25毫米不等。防治措施在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下,由于耕层很少翻动,而为其生存提供了有利环境,这样就增加了其防治难度,因此,应以药剂毒杀为主要防治措施,有条件时也可及时灌水进行防治,以减轻为害。
    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憐,或40%乐果乳油,或50%地亚农乳油等,按种子量的0。1%~0。2%药剂和10%~20%的水对匀,均匀地喷拌在种子上,并闷种4~12小时再播种。
  毒土、毒饵毒杀法:用上述药剂按每666。7米2250~300毫升,加水稀释1000倍左右,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等颗粒剂拌土,每隔数米挖一坑,坑内放人毒土再覆盖好。  还可用上述药剂按1%药量及10%水,拌炒过的谷子、麦麸、谷糠等,制成毒饵,于苗期撒施田间进行诱杀,并要及时清理死虫。
  也可用鲜马粪进行诱捕,然后人工消灭,可保护天敌。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