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治疗方法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治疗方法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5-30

1 0
    临床表现:潜伏期1~7 天,起病急,高热、头痛、烦躁,喷射性呕吐,皮肤有出血点,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儿则表现嗜睡或易惊等精神异常。尖叫,两眼凝视,或见惊厥,拒乳,皮肤出血点,颈有抵抗及脑膜刺激征。
   其中暴发型最危重,分三型: 1.败血症休克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皮肤大量瘀点、瘀斑,迅速增多,融合坏死,颅内压增高,但脑膜刺激征不一定明显,脑脊液可正常,血培养阳性。   2.脑膜脑炎型:颅内压增高,反复抽搐,昏迷,严重者有脑疝。
   3.混合型:上两者皆有,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为最严重一型。 化验: 1.血白细胞增高至20~40×l09/L 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出血点压片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3.可疑患者作腰穿检查,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数1000 个×106/L 以上,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脑脊液直接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4.咽拭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率高。 中医认为此病属“疫毒”范畴,因多见春天发病,故又多属“春温”。疫毒之邪,夹春天初发之气,初及肺卫,旋即入营入血,或逆传心包,内肝经,毒焰嚣张,至危至重。
   (一)中医辨证治疗 1.卫气同病。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呕吐,心烦或嗜睡,皮肤散在瘀点,婴儿囟门隆起,舌边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10 克,连翘12 克,板蓝根12 克,葛根12 克,石膏15 克,山枝8克,知母8 克,黄连5 克,黄芩10 克,薄荷6 克(后下),丹皮6 克,芦根15 克。 方解:银花、连翘、山枝、黄芩、知母、板蓝根、丹皮均为清热解毒及有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葛根可缓解颈项强痛;丹皮清热凉血,降低毛细血营通透性,减轻瘀斑。
     2.气营两燔。 主证:高热、烦躁、头痛,呕吐,颈项强硬、神昏谵语,或有惊厥,皮肤粘膜有广泛瘀斑,舌质红绛,苔黄或少苔,脉细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犀角3 克(先煎),银花10 克,连翘10 克,石膏15 克,大青叶12 克,板蓝根12 克,知母8 克,生地10 克,玄参10 克,丹皮8 克,竹叶10 克, 山枝10 克,黄连5 克。  加紫雪丹冲服。
   方解: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凡一切热疫之证,因热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变见诸证者均宜加减治之。加入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3.闭症:脑膜脑炎型。 主证:高热、烦躁不安,反复惊厥,项强,四肢强直,手足虽冷,但面红气粗,神昏不清,喉间痰鸣,呼吸不匀,皮肤发斑,舌红绛少津,苔黄厚,脉弦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骨12 克(先煎),大青叶12 克,黄连5 克,黄芩8 克,石膏15克,知母8 克,郁金8 克,紫草10 克,全蝎5 克,僵蚕5 克,地龙5 克,钩藤12 克。
   方解:大青叶、黄连、黄芩、石膏、知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羚羊角、钩藤、郁金、全蝎、僵蚕、地龙开窍熄风。   4.脱证:流脑休克型。 主证:病情急剧变化,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皮肤紫斑成片,神志模糊,口鼻气粗,指甲、唇青紫。
  舌红少苔,脉微细弱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独参汤,参附龙牡汤等。 人参5 克(另炖),熟附子5 克,干姜1.5 克,炙甘草5 克,龙骨20克,牡蛎20 克,肉桂2 克,五味子5 克。
    方解:附子、干姜、炙草等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加入参、肉桂补气助阳,挽垂绝之阳气;龙骨,牡蛎、五味子固敛阳气,聚耗散之元阳。 (二)西医治疗 1.磺胺嘧啶为首选药,150~200mg/kg/d,加等量碳酸氢钠,分4 次口服,疗程5~7 天。
  首剂量用全日量1/3,如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用磺胺嘧啶溶液肌注。     2.青霉素:用15 万至20 万单位/kg/d,分4~6 次肌注或静滴,如与磺胺药合用时,用3 万至5 万u/kg/d,分2~4 次肌注。
   3.氯霉素:对磺胺、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选用50~80mg/kg/d,成分4 次口服,口服3~5 天,不超过7 天。 4.有感染性休克及脑水肿时,要对症积极抢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