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什么叫相控阵雷达

全部回答

2006-11-05

44 0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而机械扫描雷达天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1000小时。  下面主要介绍先进的相挂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 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
    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 KR一75等。
  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
  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  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
  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
    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分类 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
  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
  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  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
   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
    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
  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  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
    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
  “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
  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落。
     。

2006-11-05

48 0
    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 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
    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 KR一75等。
  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
  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  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
  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
    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分类 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
  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
  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  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
   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
    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
  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  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
    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
  “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
  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
    。

2006-11-05

41 0
    相控阵雷达 功能、优点 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为是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面方式,故又称电子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有相当密集的天线阵列,在传统雷达天线面的面积上目前可安装一千多到两千多个相控阵天线 (F-22约有2000个),任何一个天线都可收发雷达波,而相邻的数个天线即具有一个雷达的功能。  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数个天线单元)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因此整个雷达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具有多个雷达的功能。
  由於一个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再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不必由机械转动,因此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於机械转动频率因而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十秒级,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
    因而它更适於对付高机动目标。此外由於可发射窄波束,因而也可充当电战天线使用,如电磁干扰甚至是构想中发射反相位雷达波来抵消探测电波等。 相控阵雷达对於飞机的匿踪性能也相当重要,传统的机械雷达之机械结构会造成相当大的回波,使用无机械结构的相控阵雷达就能使这一影响更小。
    而侦查时发射的窄波束也减低了被发现的机会,并使得敌方的电战系统难以发挥功能。 原理 相控阵雷达何以有此功效呢?在做进一步认识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雷达原理及其演进。
  雷达是高科技产物,但其基本原理是很简单的。 雷达是一种发射电磁波,藉由解算回波之种种数据来达到探测目的的一种装置。  随著年代的演进而增加新的功能,但都不脱离两个基本步骤:发射雷达波以及解算回波。
   电磁波的发射,是利用正负电荷之往返震荡而发出的,在雷达上是在天线上产生正负电荷并使之震荡如图一。发出电磁波之强度分布如图二,为一"横躺"在x轴上的"8"字绕y轴转动後所产生的立体形状,类似红血球一般,天线指向y轴而以横躺的8字中心为中心。
    设由原点向任一方向画直线与此"红血球形"交於p点,则原点到p点的长度代表该方向电磁波强度。也就是说在垂直於y轴之平面上电磁波最强,随著与此平面之夹角增加电磁波随之减弱,在天线方向上则没有电磁波。
  以上所提对相控阵雷达原理之理解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过将有助於我们观察雷达天线的阵列情形。   当然,单一天线发射的雷达波依然是以球面扩散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所以当然不可能只用一个天线就能做成雷达啦,一定要有其他方法的,除了增强功率外,就是让雷达波尽量平行发射啦。
  为了达到此目的,目前主要有抛物面雷达以及平面阵列雷达,两者都是机械扫描雷达,但後者之原理与相控阵雷达有些相近。   抛物面雷达在抛物面焦点处安装发射天线,经抛物面反射成近乎平行波束,目前直升机雷达以及陆基防空雷达、机场雷达等多使用这种雷达。
  这种雷达现在渐渐被取代,因为抛物面相当难做,一般都是用球面或椭球面来近似,不论如何进似,终究不是真正抛物面,因此就容易出现误差。此外,这种雷达只由一个天线作收发工作,因而对单一天线性能要求就相当高,而天线故障整个雷达也就挂了。
     这种雷达不是没有好处的,他能接收单一天线感测不到的强度的回波:天线有其能感测的最低电磁波强度(单位面积的功率),若强度小於这个值,就无法感测或被当杂波滤除。抛物面天线可将回波反射回位於焦点的天线,故此时天线接收到的强度就是抛物面接收到之雷达波强度之加成。
  (副图:雷达波的"加成"示意) 平面阵列雷达则是在一个平面上布上许多天线,藉由波的干涉原理来制造近平行波束,基本发射原理与相控阵雷达相近故留待稍後解释之。  西方标准的第三代战机以及俄国第四代战机 (除了MiG-31)多用这种雷达,中国自行研发的歼雷十也是平面阵列雷达。
   此类雷达还仰赖"合成孔径"技术,雷达的性能除了探测距离、资料更新率等等外,还有个很重要的,解析度。解析度不高的雷达无法精确知道敌人的位置,只能知道敌人来袭却无法反制,因此要提高解析度,雷达的解析度与波束发散角(最外侧行进方向与中央线的夹角)有关,发散角越小解析度越高,而要降低发散角,就要加大天线。
    再某些时候这是不好做的,因而有人想到能否利用相间的小天线(天线阵列)来达成相同效果,实验证明是可行的,藉由对阵列上每个天线接收到的数据的合成处理,可以达到涵盖这些阵列的抛物面雷达的解析度。
  也就是说,当两天线相距d距离时,其解析度同等於以d为直径的抛物面雷达,不过接收功率仅为2个天线之接收功率和。  也因为没有抛物面将回波"加成",因此对於强度小於单一天线能感测强度之最小值之回波,此种雷达是无法感应的。
   不论是抛物面或平面阵列式雷达,皆属於机械扫描雷达,*机械转动天线面来改变波束方向,因此其资料更新率与机械转动周期有关,这受到机械结构等问题影响而不会太快,一般更新周期以秒计。   抛物面雷达於平面阵列雷达之比较 口径相同时,两者的解析度相同,不过抛物面雷达接收到的功率是整个面接收到的能量的加成,故能接收强度较小的回波。
  而平面阵列雷达接收到的功率是每个天线的加成,其平面不可能全部都是天线,因此总功率低於抛物面雷达,且无法接收强度低於天线感测下限的回波。  因为制造工艺的因素,加上相同的解析度,因此战机上抛物面雷达渐渐被取代。
  就好像如果可能的话,所有的天文学家都会希望有一个直径跟地球一样大的望远镜,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藉由整合分开的小望远镜来达到要求的解析度。 关於雷达天线的指向 从观察雷达天线的方向(就是电偶极/electric dipole的方向),可以大概知道雷达的功能。
    仔细 观察时,会发现目前飞机上的平面阵列雷达,其天线都是水平放置的,而像俄罗斯 X-35/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上的平面阵列雷达之天线,就是垂直放置的。详细情形我目前也不太清楚,我猜想这是因为这些飞机雷达需要兼顾对地性能(平面阵列雷达出现後的飞机一般都已具备对地能力),而掠海飞行的反舰飞弹不需要下视,只要要求视野宽广即可。
     前面提到电磁波的发射,以及电偶极方向与电磁波强度之关系。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水平放置以及垂直放置的天线发出电波的能量分布,并从中得到放置方式与功能的关系。在前者,电磁波在俯仰方向上是最强的,往两侧渐渐减弱;在後者,水平方向是最强的,而往上下两侧渐渐减弱。
  所以说当天线水平放置时,可以在俯仰方向维持高强度雷达波。  故推测可能是为了兼顾对地处理能力而做这种布置。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足球
健身
女子运动
户外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奥运/赛事
运动用品
武术搏击
武术搏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